孙权背刺关羽是不是明智、聪明的做法?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8:44:37 阅0

三国中,当蜀北伐进攻曹魏之时,东吴乘荆州守将关羽围困樊城,首尾不顾时,袭取荆州。东吴此举毁掉了孙刘联盟,与盟国关系破裂,削弱了盟国力量,等同于帮盟约国的敌人。受损者蜀国,受益者曹魏。

背剌关羽,是急功求利,下下之策!

东吴可以响应北伐,川蜀由长江中上游进攻曹魏,东吴由长江中下游进攻曹魏,孙权和刘备能瓜分曹操领地,削弱强大的曹魏,减小对东吴的威胁。此举将消耗东吴实力,实为中策。

东吴孙权可采取上上之策:坐山观虎斗。应派使节出使蜀国,从物质从支持蜀北伐。与刘备约定,如果关羽攻下樊城,再归还荆州剩下的郡县或者荆州全部,谈得成则谈,该不成也不能对荆州用兵。

让刘备与曹操争斗,让刘备去消耗曹魏力量,减少曹魏对东吴威胁,是上上之策!如刘备败,则增援刘备;如曹操与刘备相持不下,坐山观虎斗;如曹操惨败,乘机攻取曹魏,壮大东吴。只有这样,东吴刘权的统治更安全。

当时,鲁肃不在世了,东吴缺少极具战略目光的战略人士,发生了背袭荆州的削弱盟友,有利于强敌曹操的最愚蠢的事情。

东吴有此拙作,强大的曹魏灭掉东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孙吴联盟不牢靠,此谓天不灭曹!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是明智之举,不妥的地方是吕蒙杀了关羽,若不杀关羽,还有说话的余地。孙权夺取荆州,也是再三考虑的,也是听取众人的意见的,并不是盲目行动。

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弱小,极力和孙权结盟,赤壁之战后,刘备逐渐强大起来,攻下益州,不还荆州,得到汉中,若再拿下襄樊,地盘比原来大多了,实力今非昔比,使刘备达到鼎盛时期,给东吴造成威胁,刘备不再有和东吴联合的想法了。这些,孙权看得非常清楚,这时若不趁关羽攻打襄樊的机会夺回荆州,今后就没有机会了。若夺回荆州,就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削弱了刘备的实力。走这步棋实在有利,下一步怎么办,再走联合曹操这一步棋。

另外,还有原因。 孙权夺回荆州,一是因为刘备不守信用,说过攻下益州,就还荆州,现在不还了,实在不仁义,孙权感到刘备没有把他看在眼里,为了争这口气,也要夺回荆州。二是,孙权想和关羽联姻,关羽的“虎女怎能嫁犬子”的这句话,使孙权恼火,不惩治关羽,出不了这口气,所以孙权极力要夺回荆州。

关羽被杀后,孙刘联盟破坏,这是必然,实际上,刘备感觉自己实力今非昔比,也不想再结盟了。刘备报仇心切,时机没有选好,夷陵之战,刘备吃了苦头,蜀国从此走下坡路了,一系列事实证明孙权的这步棋是走对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东吴偷袭关羽之前,孙权和刘备就因为荆州的问题,有过一次兵戎相见。双方都是派出了多达数万的兵力,孙权和刘备两人闹得也挺僵。

好在因为迫于曹操的压力,双方又重新达成了协议。东吴和蜀汉重新划定了疆域,双方各自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

孙权和刘备虽然是兵戎相见,毕竟还没有彻底撕破脸。而孙权背盟偷袭关羽,孙权占据了整个荆州,但孙刘之间的联盟也就随之彻底地破裂了。

孙权的这次背盟偷袭荆州,是以投降曹魏为代价的,而之后却又再度背叛了曹魏。江东孙权对于曹魏来说,那就是两度降附又两度背叛。

孙权为此又付出了一个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孙权在中原再也不可能有号召力了。同样的道理,孙权曾经与刘备结盟,之后又背盟夺取了荆州。这样孙权在巴蜀也不可能有号召力了。

孙权因为夺取了荆州,巩固了他对江东的统治。但孙权的征治版图,也就只能局限在江东一隅了,孙权再也无缘于中原和巴蜀了!

别人给你算的账始终是别人的,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只有自己最清楚。

吞蜀灭魏进而夺取天下,这个目标固然是美好。但对于当时的孙权来说,那只是纸上画的一张大饼而已。无缘于中原和巴蜀,对于孙权来说其实也并没有损失多少!

当初孙策把位子传给孙权,并不寄希望孙权能够夺取天下,而是觉得保住江东就不错了。只不过后来鲁肃献了一个《榻上策》,给孙权重新定了一个新目标。

《榻上策》比《隆中对》要短不少,附录如下: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榻上策》只有两步,先是“鼎足江东”,然后再“建号帝王”。至于什么“以图天下”,那都是后话。孙权后面所实施的战略,就是照着割据称帝这个目标来进行的。

在魏蜀吴这三个国家里面,孙权从鲁肃献《榻上策》时就以“称帝”为目标,但结果孙权却是其中最后一个称帝的人。这都是因为孙权是他们当中统治基础最弱的一个人。

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刘备表封孙权为扬州牧,而刘备自己却领了荆州牧。扬州牧向荆州牧索要荆州,这是不是有点儿滑稽?

为什么是由刘备来上表,而不是由孙权去上表?因为孙权在这个时候连上表的资格都没有。

孙权在这个时期连个侯的爵位都没有。直到刘备晋位为汉中王的时候,孙权依然还没有混到一个侯爵。而刘备却早在建安元年就被汉朝封为了宜城亭侯。

孙权背盟偷袭了荆州之后,孙权除了得到了荆州之外,还被曹操表封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孙权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得到了。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之名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曹丕册封孙权魏吴王。这下子孙权距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了。

曹丕在准备册封孙权为吴王的时候,刘晔曾经劝谏过曹丕:

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

在孙权被册封为吴王之前,孙权虽然是实际上的江东之主,但是孙权和江东士民却并没有君臣的名分。

孙权这个奢望已久的吴王,虽然只是大魏帝业之下的吴王,但却使孙权和江东的士民有了君臣的名分。这就为孙权下一步称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开始主政。东吴与蜀汉恢复了联盟,孙权和刘禅“二帝并尊”。《榻上策》里“称帝”的这个目标终于完成。

孙权背盟偷袭关羽,就是实施《榻上策》的一个步骤。

鲁肃的《榻上策》最终成功了,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却因为荆州的丢失而搁浅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其他网友回答:

小聪明而已,大眼光没有!

为什么很简单,荆州这块土地庞统曾经说过他是一个累赘,诸葛亮则用他作为谋划天下的利器。原因是为何我曾经有过详细的分析总结来讲一句话。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集团,一个事例来讲,荆州作为四通八达之地,他可以攻击天下任何一个地方,天下任何一个地区都在你的军队冰封之下!

但是对于一个乐享其城固步自封的集团而言,荆州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四处受打击的地方,就是一个四面树敌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地方,你需要花四倍左右的兵力才能够将它防御周全,当然如果是东吴那个情况,必须要花两倍左右的兵力才能将这个地方防御周全。与其这样,你选择只有一倍的精兵,然后去攻占其它地区,他不香吗?但是东吴他不想进攻!

他为什么要拿下荆州,因为他认为荆州是他的徒弟,他拿下荆州之后,他想要干什么,他就想把这块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拥有一条完整的长江防线!

就是这种思想,你孙权拿下荆州也没有用!

因为孙权拿下荆州等于多了一块累转,我们想想接下来几年曹魏方面攻打荆州下的努力还少吗?要不是荆州方向,(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上面一直都是东吴的精兵猛将,青年才俊在这里抵挡曹魏的进攻。荆州早就落在曹魏政权的手里啊!

你孙权拿下了荆州,却死活只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进攻该怎么解决!孙十万这个名号,真的不是吹出来的,是人家实打实的打出来的!这打了这么久,自己为什么公布下一个合肥成不好好想想,回过头掏了蜀汉政权的后路,把荆州拿到自己的手里面,等于就是从蜀汉政权那里,从把荆州从一个争夺天下跳板变成为一个累赘。

所以说这一来二去,孙权虽然在短期利益上面有小聪明,你看我多么厉害,在别人不注意的情况之下,在别人根本就没想到情况这样把荆州这么大一块地盘给抢过来了,我多么有才能!但事实上,孙权根本就没有想过抢下荆州之后究竟该怎么处理接下来的情况!

孙权只想自保打合肥打了这么多次了,孙权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荆州在他的手里面根本一点儿用都没有到,还不如到蜀汉政权的手中,最终还能够发挥一点儿作用,甚至于可以决定战场胜负!

反倒是他这一次争夺,使得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对曹魏来讲最有威胁的一次危险。反倒一下子被敌人给消弭于无形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其他网友回答:

<2>对于孙权一方来说,偷袭荆州是百利无一害的明智之举。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忽略荆州对东吴意味着什么。东吴想要荆州一直是总方针,因为荆州在自己手中,东吴靠最大利器:发达的船业+水战就可以实现自保。

有记载孙权的楼船造得特别的大,或达到现在出海舰的水平。东吴的造船业在那个时候比较发达。

有人说刘备和孙权是联盟,这种往自己兄弟身上插刀的做法从道义上来说的确令人不齿。

事实上孙权插刀已经不是第一回,上一回趁曹操要打刘备时就夺过一次,后来将妹妹弄回去,然后荆州重新划分了一下。

有人说孙权真不讲义气。

这事实际上不能怪孙权,最先破坏盟约的是刘备。

孙权和刘备一起合计打刘璋,结果荆州主簿殷观说: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

换句话说就在刘备还没有取得荆州的时候,联盟就已经是名存实亡,相互算计了。

刘备觉得殷观说得不错,提了殷观的职务。

后来刘备有了巴蜀之地,孙权让诸葛亮的兄弟去讨要,此时刘备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这些话不是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而是出现在《三国志》的先主传和吴主传中。

所以当关羽威震华夏时,曹操考虑迁都时,谋臣就说让东吴出手。因为刘备一占扩大战果,东吴就变成三大势力中最弱的一个。

刘备随时可以威胁到东吴,因为有骑兵和水兵。如果东吴夺得荆州,那最强的水兵都在东吴手中,长江中下游的天险也在手中,这样东吴就有自保之力。否则要看刘备的眼色,又要看曹操的眼色,你觉得孙权会让这个局面发生吗?

所以曹操什么实质的东西都没有给,只给了东汉的官位: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孙权就去偷袭关羽了,实际上曹操不给孙权也会去偷袭,这是核心利益。

蜀汉失去荆州,没了水兵,对东吴没有威胁,到了刘禅时期两国结盟十分稳定。国与国之间讲的是利益,他和人不一样,人讲的是情谊。如果讲人的情谊放到国之利益上容易发生混乱。

其他网友回答:

谢悟空问答。.

孙权背刺关羽是明智聪明的作法!



孙权背刺关羽,和关羽华容道放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妙不可言,妙到毫颠!

赤壁之战,孙刘联盟,本该毕其功於一役!

诸葛亮借关羽之手,放走曹操,何也?


诸葛亮追求三国鼎立,若曹操灭亡,孙权乘胜捎带刘备,必然追求统一!

华容道放曹一条生路,即为刘备谋取一条生路!因为,有曹操在,犹悬在孙权头顶的一把剑!

倘若曹操灭亡了,刘备必然相继灭亡,沦为殉葬品!

所谓孙刘联盟,刘备早己心怀鬼胎!关于借荊州一事,为何屡屡失信?为何不顾及孙刘联盟?

参照关羽目空一切的性格使然,他何曾将孙刘联盟放在眼里?

关羽攻取樊城,攻城掠地,声势浩大,威镇华夏,天下震动!

曹操何许人也?官渡之战,竞没有把袁绍放在眼里,创造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面对关羽攻城掠地,曹操竞然惊慌失措,借以迁都,以避关羽兵锋!

关羽兵锋所指,直令曹操胆战心惊!何也?关羽孤傲的性格,根本不讲贵族精神,绅士风度!

关羽纯属小人得志,赶尽杀绝的性格!

关羽和曹操的关系,早已在华容道两清了!关羽早已视为恩断义绝!

曹操面对关羽攻城掠地,束手无策!无奈以迁都避其兵锋!

孙权面对关羽兵锋,肯定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曹操对待孙权,册封封号,允许坐拥江东!

关羽倘若打败曹操,攻略中原之后,他会允许孙权坐拥江东吗?

曹操倘若灭亡了,孙权肯定沦为殉葬品!

想当年诸葛亮心怀鬼胎,华容道上,偷偷放走了曹操!

看眼前孙权明目张胆,攻击盟友,解救曹操!!!

孙权解救曹操,其实正为解救自已!因为曹操灭亡之后,关羽岂能放过孙权?!

孙权荊州背刺关羽?

想当初,关羽倘若有些许战略眼光,许诺孙权一些甜头,将孙权绑上战车,借力打力的话,孙权就不会偷袭荊州,断掉关羽后路!

孙权和亲的策略,面对关羽的绝情绝义,彻底绝望透顶了!

曹操面对关羽兵锋,无奈以迁都避其!

孙权面对关羽绝情,无奈以断关羽后路,以图自救!

诸葛亮华容道偷放曹操,实为自救!

孙权白衣渡江,断绝关羽后方,明目张胆地解救曹操,实为:自救!

孙权白衣渡江,和孔明设计华容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妙不可言妙到毫颠!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鼎立,魏蜀吴,魏国还是强大多了。曾经,孙权联蜀抗魏,才几经周折,促成三国鼎足之势。
孙权背刺关羽,大错特错矣。关羽大意失荆州,情有可原,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盟国会对自己下手,就连一生唯谨慎的孔明也失算了。
如果鲁肃还在人世,夺取荆州之役的目光短浅的战略将被遏制。那么,刘备孙权也不会反目,那么,魏国的统一将受到蜀吴两个盟国的有效抵抗,三足鼎立的现状将难于改变。
只是,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孙权一心一意夺取荆州,不计利害得失,盟国变成敌国。
孙权,不从大局出发,盲目计较一地一城,背刺关羽,大错特错。

其他网友回答:

这件事只是说明了孙权的终极政治目标,就是偏安江左。背刺关羽,让孙权的这个终极政治目标大致成功了。

仅此而已,谈不上对错,谈不上聪明愚蠢,也谈不上卑劣与否。

荆州是江东的命门,但凡在建邺定都的皇帝,没有一个不重视荆州的。在三国之后的东晋朝,谁控制了上游荆州,谁就是司马皇帝的亲爹。想一想,坐在建邺的是皇帝,坐在荆州的是臣子,荆州的臣子尚且对建邺的皇帝有如此巨大的威慑力,那如果坐在荆州的,只是一个盟友,并且是一个许久没有坐下来好好谈的盟友,是一个险些翻脸兵戎相见的盟友,孙权坐在那建邺,有可能安心吗?

不可能的。

但是,这不代表孙权的偷袭荆州是完全没有错的行为。

毕竟他虽然袭杀了关羽,获得了大片荆州土地,但他实际上并没有控制住荆州最重要的据点,襄阳。孙权获得了一片被战乱和疫病肆虐得较为荒芜的土地,在往后的日子里,东吴军队在荆州直接面对曹魏的威胁,战况也不是很顺利。吕蒙向孙权提出的“前据襄阳”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

也就是说,孙权并没有因此完全解除来自上游的威胁。

并且,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孙权一旦偷袭荆州,使得三分天下且南方几乎无可能北伐成功的态势成为定局。放弃进取天下的机会,假设既定的盟友终会反目而无视现在的敌人摆在面前的威胁,不惜和盟友撕破脸皮,然后又向现在的敌人委曲求全,换来一个也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局势,这难道真的值得吗?

如果曹丕稍微醒目一点点,早点出兵一起伐吴;如果没有年少的陆逊力挽狂澜;如果事后的发展不是像我们所看的那样,孙权背刺关羽,还是不是明智和聪明呢?

其他网友回答:

孙权背刺关羽是不是明智、聪明的做法?

孙权奇袭荆州一事被不少人说是可耻,目光短浅。

其实可耻倒不至于,战争嘛!本就不折手段。至于目光短浅之说,我们再做探讨。

三足鼎立的特点就是任何一方都希望另外两家厮杀,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孙权就是靠着这招吃掉了刘备所拥有的荆州地区。

而且第一次袭击荆州的时候(就是单刀赴会那次)鲁肃也有参与。

为什么要强调鲁肃的参与呢?因为大家都贬吕蒙而抬鲁肃,连鲁肃都参与了对荆州的袭击,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问题就在于荆州是东吴战略发展的第一步,必须拿下。

只不过鲁肃时期是刚柔并济,明里讲道理、暗里动刀子,逐步蚕食,最终的效果就是即维持了孙刘联盟,又为孙权拿下了湘江以东的两个郡。这里还得多亏曹操,曹操向汉中用兵,刘备为避免两线作战才不得不和孙权和解,不然还真不好说。

吕蒙就比较强势,看准时机后直接就拿下了刘备手上的荆州。这一回刘备就不干了,因为孙权这次的举动让刘备军事实力、政治威望都损失巨大。

孙刘之间因此而彻底撕破了脸。

孙权背刺关羽肯定是打乱了刘备的战略部署,不过这与孙权无关。虽是联盟,但是他们都不希望彼此做大,当时的刘备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携大胜之师,甚至有横扫天下的感觉,如今又北伐襄樊,威震华夏,若再不出手弄一下,待刘备做大之后,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从这里来看,孙权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问题。

但是孙权的举动破坏了联盟,当然他是知道的,他也有下一步的计划。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拿下荆州后不久,吕蒙、孙皎、甘宁、蒋钦这些实施下一阶段战略的主要成员全部病逝。这也就导致孙权无法利用优势扩大战果,非但如此,他还不得不认怂。因为东吴一直是曹魏的第一军事目标,如今又得罪了刘备。可以说天下的格局已经被孙权打破,联盟抗曹的局面弄成了孙刘互撕,让曹丕坐收渔利。

庆幸当时曹操已经死了,如果是曹操在的话,曹操绝对能够在孙刘互撕或是之后收割残局。只可惜是曹丕当政,曹丕在政治上被孙权连续忽悠,军事上倾全国之力南征却又三路全崩。

所以从全局上看,孙权的做法还是过于冒险,不是太明智,因为联盟之间的互撕只会让南北差距越拉越大,纵使他夺取了荆州、纵使他面对的不再是曹操,但是战后的他也无力再扩大战果。反而使南方孙刘两家都陷入了困境。

话又说回来,孙权的举动还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夺取荆州可以全据长江流域,纵使不能外图,也至少可以凭借地利而自保。

再一个就是孙权北伐中原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就是徐州、要么就是荆州。孙权在华东南地区打了这么多年却连个合肥都没突破,反而被张辽打出了心里阴影。使其被迫放弃了这一战线而转战荆州。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在当时来讲并不是明智、聪明的想法,因为孙权背刺,使蜀吴两家丧失了问鼎中原的机会。当时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曹操。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曹军损失三万精锐。襄樊两城,被洪水所淹,岌岌可危。一旦襄樊两城陷落,关羽就能直扑许昌。许昌城内忠于汉室的人,完全有可能里应外合。在公元218年时吉本、耿纪、韦晃、金祎、吉邈、吉穆等人密谋起事攻打许昌丞相府营。准备劫持汉献帝攻曹,以支援刘备。当时关羽人强马壮,曹操本人还在邺城,许昌只有曹操部下王必负责许昌军政事。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王)必典兵督许中事。


孙权背刺关羽,目的就是要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原因在于荆州是用武之地,而且荆州是东吴的门户。魏蜀吴都想得到荆州,但谁也没有完全得到。占据荆州可以说是东吴既定国策。当年孙策去江东前,谋士张纮就建议先拿下丹杨和吴会,然后占据扬州图荆州,这样就能报仇。占据长江,将来建立不亚于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公元200鲁肃的榻上对中建议孙权拿下荆州,然后称帝以图天下。鲁肃认为荆州是帝王之资。后来甘宁也建议孙权先拿下荆州,次取益州。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鲁肃立马建议联合刘备抗曹。赤壁之战以孙刘胜利告终。公元209年周瑜攻打南郡,刘备则南征荆州南部四郡。曹刘孙三家瓜分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郡、南郡北部、江夏郡西部,刘备占据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孙权占据南郡南部、江夏郡东部(原来刘琦所据,应该是刘备让出去)这时周瑜提出吞并益州,然后他率军攻下襄阳以图北方。(周)瑜还与将军(孙权)据襄阳以戚(曹)操,北方可图也。但是不久后周瑜去世,鲁肃接任。鲁肃是主张联刘抗曹,所以把南郡南部给了刘备。


公元214年刘备得到蜀地,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北方危机四伏。洛阳周围地区的群盗纷纷响应关羽。群盗一般是指造反的老百姓。三国志: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当时关羽派部下率偏师进驻郏,之所之没有大举前进是因为襄樊还没有攻破。梁在司隶州三川郡,洛阳城也在这个郡。郏、陆在司隶州弘农郡。他们造反的原因是因为苦于徭役,跟南阳郡侯音造反原因是一样的。三国志:(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


关中和凉州也是非常不稳定。在公元219年九月,曹操从汉中退回长安不久。当时关中的豪强许攸就已经对曹操不那么尊敬,曹操大怒准备征讨。还是杜袭等人劝说应招扰共过强敌。这个强敌当然是指刘备关羽。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凉州诸郡也反了,互相攻击。是时,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张既向曹操进谏让他们狗咬狗先,目前应先解决蜀。今方事定蜀,且宜两存而斗之,犹卞庄子之刺虎,坐收其毙也。凉州诸郡叛军又勾结羌胡入骚扰河西,公元220年、公元221年两次征讨才解决,斩杀五万多叛军。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


当时曹操正从长安往洛阳赶,所带的军队是支援汉中的主力部队和原来驻守汉中的军队。如果这时孙权大举进攻淮南、青徐两州,曹操一时间根本派不出援军。孙权也可以跟刘备相约让其攻陇右、关中。这不比隆中对的两路进军更胜一筹。这样一来曹操必然要分兵四处。这个进兵方略是后来东吴一位叫殷礼的官员向孙权提出的。当时殷礼向孙权建议:“全力征召荆杨的壮丁从军,老弱负责后勤。让蜀汉进攻陇右,诸葛瑾和朱然率军攻襄阳,陆逊朱朱桓攻寿春。陛下您亲率大军从淮水进攻青徐两州。这样襄阳、寿春被我们围困,长安以西要全力防御蜀军,魏国的军队势力要分散,我们多方牵制,同时进军,民众一定响应。到时将帅交战,只要有一处指挥失当,一军战败,则三军军心涣散。我们正好备马整车,攻陷城邑,乘胜追击,平定华夏。如果我们不出动全部大军,只是象以前一样出动少量部队,则不足以完成大事,容易屡屡败退,民众疲沓,军威消失,时间过去,力量耗竭。这不是上策。”孙权并没有采纳。

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寿春困於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瓦解,民必内应,将帅对向,或失便宜,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於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权弗能用之。

标签: 正确的洗脸方法 野菰 男性增强性能力的方法 天名精 面罩 刺茶美登木 露兜竻心 黑蒿 鱼腥草 臭牡丹根 螃蟹公母怎么分 九层风 蒴莲 骁龙芯片大盘点,句句珠玑! 芝麻菜 女人不了解的男人性心理 毛稔 饱饭花果 海南三亚南田农场 竹菌 孙权 关羽 明智 做法

海南网 » 孙权背刺关羽是不是明智、聪明的做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