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理解“无我”这个概念,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8:13:40 阅0

一、无我是一个思想方法上的概念,他否定的不是人的肉体本身,而是说,不能过分强调自我的特殊性,自我和他人的区别,自我和社会的对立。不能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不能用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去做事。而要用大多数人的立场观点,全局的观念,判断事物。一句话,无我,才能客观的认识世界,做好符合整体的事。

二,他提倡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反对的是个人至上,个人利益扩大化,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其他人的利益之上。心中无我,才能忘记自我。不为个人利益,而做出有害社会利益的事情。

三、无我是一条人们摆脱痛苦,心境平和,宠褥不惊的必由之路。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地球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任何一个人的占有欲,因此每一个人都会因为物质的不充足或不满足而痛苦不满,富可敌国的人和仅能温饱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同层次的人都有自己难以遇到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心里时常想着我,那痛苦纠结永远伴随我们终生。以无我的态度来对待这些物质上的不充足和精神上的痛苦,心中无我了,没差别了,就不会对别人羡慕嫉妒恨,我们会更加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痛苦就会少一些。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一切有情众生若能够达到“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之时,即是无我之时,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回归于如佛陀睹明星悟道之时所说的,一切有情众生皆俱的“如来智慧德相。”因为,我的概念是后天形成的心念,是人类妄想执著后形成的概念,也是颠倒妄想的最好的证明。因为我的这个心念是后天形成的,人们误认为这个后天因缘合和而形成的,且处于刹那生灭变化躯体当做了真实的自己,以及把从出生后所形成的过往记忆,当做了自己。例如有人失意后,就会说我不知道我是谁了,我以前的记忆都不记得了。人们往往都把过往的记忆当做了自己,岂不知那只是人们执著于过往的记忆而已。记忆和躯体都是后天形成的,怎么能够是生命的本来面目呢?这也正是人类需要觉悟的地方。人们之所以颠倒妄想,把虚幻不实的躯体和记忆误认为是自己,这正是人类处于迷惑之中,这正如佛陀睹明星悟道之时所说,一切有情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但妄想心歇,一切自然智根本智自然现前。


其他网友回答:

佛法的“无我”就是直截了当告诉我们“此身非我,此念非我,此识非我,因而无我”。全面否定这个肉身和思想意识是“我”,世界上并没有“我”这个东西啊。

这很难理解,明明我有身体,我能有眼能看、有耳能闻、有鼻能嗅、有舌能尝、有身能觉、有意识能思考,为什么“无我”?

佛否认感官的东西,认为这些都是“妄心”所生之“妄能”,犹如“空花”,了无所得。而这颗妄心并非肉团心、它不在身内,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俱无所在,只是循业发现而已。你遇到谁、你想到什么、你吃了什么、你长什么样……统统都是业力使然!而你的身体仅仅只是承受业力的报身而已,业力释放结束,“肉身”即灭(死亡)。所有的一切都在生灭生灭生灭,你还真以为有实真实存在的东西么?

所以“我”这个东西是人为设定的,只是你我的“执念”而已!何况于“我”,其它所有我们认为的物质的、精神的东西,佛法统称为“法”,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佛法的真相是“无我”“无法”!

勉强一个比喻吧!我们开发了一款游戏,开始玩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一个“角色”为“我”!然后我们才能沉醉其中,指挥这个角色杀伐决断、攻城掠地,认角色为自己而喜怒哀乐、食不知味、夜不能眠!那些游戏玩家甚至为了这些虚拟的世界和人物送掉健康和性命!旁人一看,只好苦笑一声“这是何苦呀!这一切都是假的呀!”佛就是这个“旁人”!设计游戏是业力,玩游戏的就是这颗“妄心”,角色就是“我”,这个我们以为真实存在的集肉身和思想为一体的“我”,而游戏的虚拟世界就是“法”。这样,你现在再看一看,想一想,你还认为有“我”,有“法”吗?真相是:你不过是妄心所玩的业力游戏中的虚拟角色而已!

所以还是不要太当真啦!

但是佛说有真“我”哦!………

其他网友回答:

整部道德经突出用一个无字,一无万无。不是单独无我,万物皆无,天地皆无,日月星阴阳皆无,可出现的过往未来事皆无,一个无字十分了德。您?找出无的定位了吗?道也!
无既是有,有既是无,无为,无不为。与空色同理也。有,色为利,空无为用。
老子用无点化道的存在。悟透了无是空间,所有在空间里是渺小的。如星球虽大在无这个空间里就是各个一小点点。无,空间,就是道,道大。

其他网友回答:

<2>“无我”“无常”

如果能够理解“缘起性空”就能知道:

万事万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不由自主的;瞬息万变的聚合体。


那么既然万事万物都是“缘起性空”的,那么“我”自然也是“受因果支配、不由自主地”产物。


我们的生活是高度碎片化的,由无数元素根据各自所有的业力推动,在我们身上忽聚忽散,瞬息万变,从肉身到意识都是如此的,这就是“无常”。



所以说“缘起性空”是理解“无我”“无常”的基础,理解了“缘起性空”也就理解了“无我、无常”。


理解“无我”之前,需要先理解佛陀的原创性观点,也是佛学中最最根基的观点:“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 “缘起性空”的基本含义是:

万事万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不由自主的;瞬息万变的聚合体。


天上的白云,这个“云”的名字,只是为了我们沟通、理解方便,给它起的名字。

它是一团水蒸气,它本身的实质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很多水蒸气的分子因为各种缘故聚拢在一起,这就像是佛学里说的“缘起”。


这些水蒸气,一会聚在一起,一会又散开;遇到了冷空气,凝结成了水珠,它又变成了雨落了下来。

它没有一个稳定的、实在的、能自己做主的形态,这就是佛学里的“性空”。


  • 本来无一物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认为慧能说出了佛法的真意,于是把衣钵传授给了慧能,从此,禅宗分裂为南北两派。

这是《六祖坛经》里对于这件大事的简略介绍。


难道菩提树不存在吗?难道明镜台不真实吗?

按照神秀的佛偈,这都是真实存在的,修行者要不能有一丝懈怠,修行不止,就像打扫房间一样,每时每刻不停打扫,才能让房间保持一尘不染的状态。


但是按照慧能的说法,就是说房间根本不存在,一个不存在的房间,当然不可能被弄脏。

这里既是佛陀说的“缘起性空”,所谓的不存在,并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都不能自主,都是由很多元素通过各种机缘巧合暂时地聚合在一起,又会很快消散的产物。



如果能理解“缘起性空”就能更好地理解“无我”这个概念了。


-----END-----

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无我……心(里),中!没有私心!

相上……肉身无常,故无我!

法上……无我!

其他网友回答:

人一生的劳累奔波,都是为了这个“我”,

这个身体。这个“我”,这个身体要舒适,

不能冷了,热了,不能饿了渴了,病了

要赶快就医,这个身体处处要细心呵护,

这个“我”要结婚生子,要成家立业……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这个所谓的“我”、

所谓的“身体”!不知道这个“我”,这

个“身体”,原来是个大累赘!老子有

忧患,就忧有这个身体!若无了我,

就解脱了生死。无生了就无死(无生

亦无灭)。便是究竟无余涅槃。

其他网友回答:

极简回答。

所谓无我,意即一切都是过客。


其他网友回答:

巴利语 “Anatta”(无我)是一个复合词,由“na”(无)和“atta”(我)组成。在上座部佛法地区,此词往往被译成当地语“不能作主导的”,“无法被掌控的”。它被翻译为这样是因为想强调“我”这个词的意思,像一位控制支配的主人。


印度文化“我”这个词的含义中,有“凡是我的,就是能被控制,被主宰,被命令的东西”之义,“我”的意思是一个主人、拥有者或统治者。我,作为主人,指挥事情发生。当我想要我走,我走;当我想要我吃,我吃;当我想要我坐,我坐;如此等等。我就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属于我,这种观念叫有身见(萨迦耶见)。


“无我”指“我”并非物质身体和一切外物,以及感受,回忆想象,意志,认知的主人,因为对它们,无法主宰,不能随心所欲和发号施令。

试问,你能随时让身体飞,能让肝走到喉咙口,能控制心跳,能让身体重量一会变重,一会变轻吗?

佛陀有一个比喻,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我”和“无我”。在《中部 萨遮迦小经》中有这么一段:

 “刹帝利王会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权力:杀应被杀的,没收应被没收财产的,驱逐应被驱逐的吗?”


  “乔达摩先生!他会行使,他应该行使。”

  “阿基毗舍那!你怎么想:当你这么说:‘色是我的真我’时,你在那色上行使权力:我的色要是这样,我的色不要是这样了吗?”

  …………

  “这确实不是,乔达摩先生!”

佛陀用国王比喻“我”,能对一样东西完全控制,才叫“我”,如果控制力受各种因素影响,那只能叫“无我”。

物质身体不能按我的希望和欲求的方式而存在,同样地,感受也是,你不能控制感受,让感受表现成这样,让它们不表现成那样。

牙疼了,能让苦受马上不疼吗?(受无我,感受无法被主宰、控制。)

思想(想)、意志欲望(行)和识(认知)也是同理,你不能控制它们,让它们表现成这样,让它们不表现成那样。

你能控制自己每一刻想这个,而不想那个吗?(想无我,控制不了怎么思考、思考什么。)

你能马上让食欲起来或能马上让性欲消失吗?(行无我,即意志无法被控制)

你能控制自己,一会认为特朗普是好人,下一刻就认为他是坏人吗?(识无我,控制不了认知。)

色受想行识都无法被控制,那所谓的“自我”还是身体、感受、思想、意志欲望、认知的主人吗?

此乃”无我”的第一层含义:一切都无法被掌控

第二,

”无我”这个概念,有二层解构。

(1)把“我”分解、还原为色受想行识五部分。

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

其中物质部分的“色”,又可还原成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地——所有能产生硬、软感受的东西。

风——所有能产生运动、支撑感的东西。

火——所有能产生冷或热感的东西。

水——所有能产生流动感、湿润感的东西。

四元素是按物质世界对人产生的感觉要素进行构架的。

自我,分解成了最小单位:各种感觉元素、苦乐情绪感受、意志欲望、思想、认知。

觉音尊者在《清净道论》中,对“我”与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关系,用一谒概括:

“无有造业者,亦无受果人,唯蕴自轮转,此乃正知见。”

这就是“无我”的第二层意思:没有作为整体性的“我”,只有色受想行识。

(2)即使自我被分解为五蕴(色受想行识),但五蕴也不是“我”,它们都是不断变化的、无常的。

身体是稳定不变的吗?人体细胞更新周期一般为120-200天,大约每6-7年就要全部更换成新的细胞。 从物质构成上讲,身体随时在变。

感受是稳定不变的吗?吃饱了还饿吗?

思想是稳定不变的吗?你不知道有个文艺流派叫“意识流”?

意志欲望是稳定不变的吗?你小时候那么爱玩的泥巴,还喜欢吗?

认识是稳定不变的吗?为啥老是“三根阳线 ,改变信仰?”

因此,赫拉克利特才会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以上就是“无我”的第三层意思: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是无常变异的,五蕴也非我。

当了达色受想行识都是流变不定、无法控制后,智者对此五蕴将不再执着。


几点补充


(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的逻辑是:思考发生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

这种逻辑的前提是,凡动作的发生,必须有个“主体”。问题是这个前提正确吗?佛陀的“无我”观,是不承认有任何“主体”存在的。动作、现象的发生,是缘起,就这么产生了的。“主体”这个幻觉的产生,是因为在所有语言中,都有“主语”作为动作(谓语)的发出者。因为有主语,就认为语言对应的存在之流必然有“主体”,这是从能指推出所指的逻辑谬误。

(2)阿赖耶识、灵魂、如来藏是“我”吗?

中世纪时,印度佛教有了阿赖耶识、如来藏之类的概念,这和西方的“灵魂”相似,认为从前生、今生到来生的生死流转中,有一个不变的“主体我”在流转,一直要到成就阿罗汉,在阿罗汉命终时,这个主体我才断灭。这违背了“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观,本质上就是印度《奥义书》所说的「真我」。对于这个错误观点,其实在佛陀原始经文中,已经进行了批驳。以《中阿含 嗏帝经》为例:

有一位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诉其它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于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么?」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

………

识随着所引生的因缘,就有不同的名称,如从眼睛看见东西所生起的识,就称为『眼识』;从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触物、意识法的因缘而生起的识,就分别名为『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像火,其名称可以从所引生的燃料来称呼一样,如烧木柴的火,称为木火;烧一捆捆柴的火,称为薪火;烧干草的火,称为草火;烧干粪的火,称为粪火;烧谷壳的火,称为谷壳火;烧垃圾的火,称为垃圾火。

可见,识也是缘起的,因此不会不变,没有“不变的主体,灵魂”。

即使是当今,也有不少人认为,无我观和轮回观是矛盾的,因为如果无我,究竟是什么在轮回呢?这种观点和笛卡尔一样,以为轮回一定要有个主体,也犯了主体必须存在的语言学错误。

在不少经文中,有“这不是我”,“这不是我所”。即,主体存在于客观的时空中)”,“这不是我的”。这些句式体现出的含义是,存在是呈现式的,呈现是缘起的,没有“主体”的地位。


(3)我见与断见

在色受想行识不断流转变化中(更宏观的层面是“此生”、“下一生”),认为有个不变异的主体自我,这是「常见,我见」。

看不到五蕴因缘相续的前后变化关系,认为下一刻的五蕴和上一刻完全无关;或此生结束后,色受想行识都断了,不会再升起,这是「断见」。

这两者是两个极端,而中道,是不承认有不变延续的主体,但承认前后相续中有缘起关系,这是一种关系,而非实体。

其他网友回答:

无我,就是大我。它的文化内涵就是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儒释道三家文化修炼的最高境界。他们的最初入手功夫,就是从忘我无我开始。

无我与有我,是一个太极中的两个不同对立面。认识无我先从有我开始。有我就是我执就是无明。由于有了我执与无明,才有了我们的身体。才有了宇宙万物。

破除我执无明,才能明心见性才知宇宙实相。因为两者不二。那么怎样破我执无明呢?从我们的六根门头开始。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嗅,闭目返观返闻返嗅,回光返照思见性闻性嗅觉从何而来?这就是禅宗的禅话头:我是谁。我从何而来?等你把这个话头参破了,就无我了。就天人合一了。因为我执一破,有我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没有了。我没有了,天人就合一了。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

"天人合一"不是一句口头禅。是经过几千年历代先师,用自己的身心修炼体会而得的实相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远远没有打开。在我们这一代能够打开应用吗?

标签: 你知道七大财神花是哪些吗 互联网大厂 甘木通 海南定安茶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龙眼根 辣椒头 五味草 长寿花摆放禁忌 如何确定住宅财位 在住宅财位上放什么招财 穿山甲到底是怎样的古怪小动物 男人在床上最怕什么 6合贵人适不适合做夫妻 五月霜 埋博树 山楂根 农村订婚帖如何写 爱尔兰属于荷兰吗 女性 寻找婚姻的超快感 怎么治疗性早衰 歌名叫什么 无我 内涵 概念 理解

海南网 » 如何去理解“无我”这个概念,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