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7:46:41 阅0

首先要说,“阴阳”和“五行”不是必然连在一起的一回事。如果讨论,是需要分别探讨的。

但是,“阴阳”和“五行”,都是上古先民的朴素哲学思想,反映着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和“五行”,才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被描绘成宇宙间的绝对规律,甚至成为朝代轮换的“定数”。

这个演变过程,叙述起来比较复杂,篇幅小不了。作为问答,只能简而言之。

就“阴阳”和“五行”的现代“实效应用”来说,我认为,必须充分尊重上古先民的智慧,从中吸取有益成分,但也不必事事套之。现代科学分门别类已十分精细,各样的问题有专门的科学去研究。如果仍然把“阴阳”和“五行”当做“万能灵药”,凡事都以此解释,一定是不行的。

“阴阳”,是上古先民对世界观察后作出的概括——天有日月,人分男女……,很多事情,似乎都存在“阴阳两极”。

老子和孔子,都谈到“阴阳”现象。老子更多讲到了“两极” 的转化。

在两千五百年前,这样的认识不能不说很珍贵,但也要说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但是,这种哲学思想影响极其深远,渗透到当时和以后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包括对宇宙星辰运行的看法;对寒暑变化和历法的看法;对世间事物和历史发展的看法;对生物和人生老病死的看法,等等。

特别是其中关于“两极”转化的思想,实际上也就是现在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及其转化”的思想,十分可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具体科学问题,还需要具体的科学学科来解决。比如,电子和正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尽管也各是一对“矛盾”,但如果依然用“阴阳”来表述,未免就不知所云了。

“阴阳”的问题,相对还比较简单。“五行”则更为复杂。

最早提到“五行”的,是《尚书.甘誓》。学者们说,这是禹和有扈在叫做“甘”的这个地方作战时的誓词,所以,《墨子.明鬼篇》全文引此篇时,用的是《禹誓》的名称。

《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后来,对“五行”和“三正”,就有了各种解释。

究其根源,最早的“五行”,应该是指天体运行现象。

《管子.五行篇》说:“经纬星历,以视其历;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

《史记.历书》云:“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又《史记.律书》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

《汉书.艺文志》曰:“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

“五行”,就是“五星”运行的规律。

“五星”,也即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不过在战国之前,“五星”不是叫这样的名字,而是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和“填(或镇)星”。

“五星”,在古代被称作“五纬”。这是相对于被称为“经星”的“二十八宿”而言的。上述“五纬”星中,“填(镇)星”的运行周期最长,需要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因此以其确定了“二十八舍”,就是每一年走到什么位置,由此确定了二十八个星座为“二十八宿”,以便进行观测。《淮南子.天文训》称“填(镇)星”“岁镇一宿”是也。

上古先民,在观测天文的同时,也在观察地上的世界。

最早,有了“六府”的观念——《禹贡》曰:“四海会同,六府孔修。”

什么是“六府”?《左传.文公七年》说, “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

大概因为前五种属于自然界,最后一种“谷”,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又有了“五材”或“五才”的说法。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后汉书.马融传》作“五才”,章怀注曰:“五才,金、木、水、火、土也。《左传》宋子罕。”

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材”,后来就逐渐往“统一”上走了。

《汉书.律历志》说:“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这种结合,大约在秦末汉初。

关于地上的“五材”,其实在《尚书.洪范》中,已经称为“五行”。《洪范》加工定稿约在春秋。战国时的《墨子》,也说到了“金木水火土”。但当时,这种说法纷纭复杂,难以统一,各路学者也不在意。

但是在秦末汉初,地上的“五材”或“五行”,与天上的“五星”结合之后,“五行说”很快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是从《吕氏春秋.十二纪》开始的。里面,把“五行”,和五日、五帝、五神、五虫、五音、五数、五味、五臭、五时、五方……,总之一切,结合了起来。

这之后,《淮南子.天文训》将“五星”,改称为“五神”;把原来的“五神”改为“五佐”。

刘向写了《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又在此基础上写成。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人感应”的理论。

这个理论,首次把“阴阳”思想和《吕氏春秋》的“五行”思想,结合在了一起。

有人说,齐国邹衍在战国时就提出了“阴阳五行说”。这个说法应该不确。邹衍,提出的是“五德终始说”——帝王的道德分五种,轮流统治天下。其与上述的“阴阳”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结合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五行”,如果作为一种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想,是有其意义的。但如果便成了一个“筐”,所有事情都往里面装,肯定就不行了。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俗话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属于什么范围的事情,就需要那个范围的科学学科来解决,笼统地以“五行”来解释,应该不靠谱。

至于汉儒们搞的“天人感应”的那套理论,就更不行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说一说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他们相互治约,相生相克,相互平衡,互为对方,但主要为自己生存为前提,相互转换,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比如白为天,黑为夜)阴阳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做用,通过太极来实现;关于五行中最早定意:(一)木日曲直,又如太阳东升,早晨3——7点,归人体的肝胆系统,人体的手,脚,头,人发恕时状态,都归属于木类;(二)火日炎上,是阳的高级阶段,火具有热而向上的特征,每天上午9点——午1点,日照时间逐渐升至最高;又代表人的心脏系统;战争中人准备全面进攻的状态,等......都具有炎上的特点,都归属于火类;金日从革,“从”字体来看,为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又为连续不断,“革”为清除,“从革”连续不断的清除,是阴的初级阶段,由直而曲,代表为午后3——7点,如太阳西沉,气温下降给人的感觉是消杀,收敛,又代表人的肺和大肠系统,又如抑郁症患者的状态,等......都具有“从革”的特点,都归属于金类;(三)水地要点,具有凉润而下行,是阴的高级阶段中医解为归藏,蛰伏,寒冷,冬天大雪纷飞,让人归于宁静,晚9点——凌晨1点,人类基本处于休息状态,植物冬季,枝叶凋零,沉默,休眠,中医归肾系统,黑色,恐惧等状态都归于水类;(五)土爱稼穑,为种植,归属为阴为收割,显露为阳,又为不断的进出,伸缩,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土”是除了木火和金水,四行外的另一类,兼具阴和阳的特点,半阴半阳(非阴非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归肾为吸吶又将其下游输送脾系统的运化功能,具有海纳、百川,和平时期的状态,都有爱稼穑的特点,都归于土类;而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必须对干支体系进行量化建立"时,空,人"相统一的数理模式证明"天"是一种时空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受时空场的调节,这样天地人合,阴阳五行的才会被科学界认可。实际上只要我们用心观察,阴阳五行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其他网友回答:

由于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有些人谈古色变,基本把古文化和阴阳五行和封建迷信划为等号。一提到阴阳五行,大多数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神秘;第二反应就是觉得这东西是不是与迷信有点关系。其实不然,阴阳五行论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宇宙观,辩证法,方法论

《周易》是中华文明之源,阴阳五行之理蕴藏其中。《内经》是阴阳五行的应用,故《周易》是《内经》的基础书。“不学易不足为大医”就是这个意思。

中医是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之一,是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学科。阴阳五行是对宇宙、自然、万事万物规律的真理性的揭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以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如中国文化一样,曾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原因,而不是中医本身的原因,中医、中国文化和我们的国家一起跌入深渊。我的信念是“中医必将与国倶兴”!

“子学九式”是中华文明的内核,“阴阳五行”是核心。比方“阴阳五行”是DNA,“子学九式”就是蛋白质。中医是“子学九式”中的门类之一。文明之后才产生“儒释道圣”等等文化。他们彼此发展与补充,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说教,互为应用。但都为了阐明“阴阳五行”这一道理。

《易经》的内核是“阴阳五行”,他的应用是“子学九式”,文明起源之后才有“儒释道”等等经史子集的文化昌盛。所以中医不是来源于道教文化;相反,和其他文化一样,道教及道教文化从中医的影响而来,并验证和充实着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由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两个部分组成,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混沌的太极分裂成阴、阳两性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属不同属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彼此消长,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与哲学上的矛盾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相似。

阴阳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如乾坤、雌雄、大小、黑白、刚柔、奇偶等。凡是类似雄、大、高、奇、刚等特性的属于阳性的范畴,反之类似于雌、小、矮、偶、柔等特性的则属于阴性的范畴。

并且认为“阴阳合气,万物自生”,世上万物本身就包涵阴阳这一对矛盾统一体,“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古人觉得用文字来表达阴阳理论难尽其意,干脆制作了一个阴阳鱼形图,让理论要表达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意会重于言传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古人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由金、水、木、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属性构成。金曰收杀、清静;水曰寒冷、润下;木曰生发、条达;火曰炎热、向上;土曰长养、化育。这五种基本物质属性循环起来:顺次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一相克,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但这种克性并非永恒不变,依据量的大小克制的程度也不相同,甚至还出现反克:大火蒸干小水;硬木克坏弱金;厚土掩埋细木;重金压灭小火;洪水冲走泥土。因此,对五行生克的理解不能限于教条,要根据具体时空条件作具体判断。

古人为了能使后人更好地了解时间和空间的五行属性,创建了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属性:

天干

甲乙同属东方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南方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同属中央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西方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葵同属北方水,壬为阳水,葵为阴水

地支

寅卯同属东方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同属南方火,巳为阳火,午为阴火

申酉同属西方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同属北方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同属中央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一个原本无法理解的神秘力量符号化,并进行了具体的量化,从而便于运算。事物的发展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处于什么状态(旺、相、休,囚、死)便一清二楚了。古人因数学知识的缺乏,不能用函数曲线来准确表达其变化的连续渐进性,文字的表达仅仅是曲线上的几个拐点,如旺到什么程度,囚到什么时间,则完全由人主观判断,准确性因人水平而异。如果用函数来表达则应是事物变化结果(y)随着时间(t)的变化在三维空间连续不间断的曲线y=f(t)。f则是有关时间和空间中五行相对稳定的函数关系。

阴阳五行理论其他实效应用

我们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思路来认识一下阴阳五行。矛盾观,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阴阳和五行是中国古人的基本哲学观点。

1,阴阳的对立统一原理,阴阳就是对立统一,阴阳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古人对各种自然现象,经过长期的观察,认识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为最早的观察对象是日光的向背,所以就用“阴阳”二字来替代对立统一。后来通过类似的思维引申出无限的对象。

2,阴阳的普遍性原理,阴阳具有普遍性,即时事事有阴阳,时时有阴阳。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内部都存在着阴与阳两种势力,而且它们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并且又是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这种力量是推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与发展的原动力。

比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向上为阳,向下为阴;无形为阳,有形为阴…。

3, 阴阳的特殊性原理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阴阳,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阴阳,同一阴阳也有两个不同的方面,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中复有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称为太阳,下午为阳中之阴,称为少阳。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前半夜为阴中之阴,称为太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阴,称为少阴。这就是阴阳两仪生四象的原理,四象生八卦,也是矛盾无限可分性原理。阴阳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冷水和热水相比较而分阴阳,热水为阳,冷水为阴,冷热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所以在中国最早思想的起源就发现了矛盾辩证法,其所包含内容与唯物主义矛盾观完全一致,甚至更丰富,更形象,古人用阴阳来描述矛盾的观点。

取象比类,从微观、宏观到宇宙观,一层一层地彼此严密衔接,都遵循着一个法则——阴阳无时无处不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等九大行星一起围着太阳的运行,都说明宇宙全息,生命全息。

五行—充电—放电,比拟得很好。春夏养阳,正是充电的过程;秋冬养阴就是防止放电过快,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的过程。生命不过如此!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尚处于膨胀期,尚未到达最大值,等到收缩期的到来、结束,就是宇宙生命的终点。

我们还可以将生成的阳性物质再当作太极态,把它看成是具有阴、阳两类属性的统一体,这样一直分下去,即任何事物都是包含两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阳物质形成的宇宙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可我们现在发现中性物质相互吸引(万有引力),没发现相互排斥力,但阳性宇宙在引力作用下却反而呈现加速扩张现象,“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在引力作用下扩张减速,这种暗能量压力使宇宙扩张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相矛盾,但和阴阳理论相一致。

理论是对现象的内在必然性的揭示。阴阳揭示的是宇宙规律;五行揭示的是自然规律;八卦揭示的是万事万物间的规律。

写到这里,笔者就是希望咱们能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要用有色眼光去对待它,甚至把它视为封建迷信,说实在的,我们文化的典籍比如《易经》,《道德经》里面看不到任何封建思想和有神论的痕迹,满满的唯物辩证法。我们应该建立文化自信,甚至把传统的阴阳五行辩证法纳入学校课程。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理论是一条贯彻始终的主线,若把此剥离,则传统文化也将不复存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犹如五行之理论,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老的朴素的唯物论,它产生于上古时代,是人们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虽其理论文字成型于封建时代,对封建社会的哲学、伦理、道德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华夏智慧,阴阳五行的理论和本质;

2.杨金,用唯物辩证法的思路认识阴阳五行论。

其他网友回答: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科学突飞猛进,在这两方面中国确实建树不多。事实是,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西风东渐,西方哲学、科学等名词霸屏,辉煌了多少世纪的中国古代艺术、技术被有意轻视。恶其余胥,连对这些艺术、技术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理论“阴阳五行”也被国人忽视,好像除了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其他方面没大实际效用。

真相真是这样吗?十七世纪中期以来,物理学上有三个最重大的发现: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它们都没有逃出阴阳五行的手掌心。

先说爱因斯坦的说相对论。它研究的是基本粒子、能量、质量、力、速度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根据五行的特性,可以将以上五要素归类:

基本粒子→土

能量→火

质量→木

力(场)→金

速度→水

先看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基本粒子(土)就是物质。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金)是物质产生的,有物质的地方就有引力场。土生金是对的。

力(金)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在时间上的积分就有了速度(水)。金生水是对的。 物体的质量(木)与速度(水)有关,越接近光速,质量越大。水生木是对的。

能量(火)由质量(木)产生(E=m)。木生火是对的。

物质(土)由能量(火)凝结而来(宇宙大爆炸)。火生土是对的。

再看五行相克(火克金,土克水,水克火,金克木,木克土):

基本粒子受自身质量的制约和影响,木克土成立。

没有粒子就没有速度。粒子是速度的先决条件。土克水成立。

速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能量。水克火成立。

力的大小受能量的制约。火克金成立。任何物质只要有质量,就会收到引力和场的作用。金克木成立。

所以,阴阳五行完美表达了相对论五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或说,相对论圆满验证了阴阳五行的适用性。

基本粒子的速度降下来,宏观上叫做物体,五要素变成:力、物体、质量、能量、速度,就成了“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

在微观上,基本粒子以波态运行,质量以信息状态呈现,五要素变成:力、基本粒子(波态)、信息、能量、速度,这是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

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这三大理论各有其适用范围,但阴阳五行一路畅通,从低速到高速,从波态到粒子态,以科学的范式展现了阴阳五行的自洽和完美。对阴阳五行,世人应重新认识!

从哲学意义上讲,阴阳五行表达的是宇宙万物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揭示了其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远动中维持动态平衡的机理。它具有西方哲学没有的整体思维艺术,是一套完美自洽的理论体系,系统的整体哲学。

现代哲学以矛盾论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思维方法,但缺乏整体思维,它的不同认识层面无法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像阴阳五行这样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思维体系。

阴阳五行古老,但其哲学价值及生命力超越时空。它是一个自然、客观的存在,只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事实上,己经融入人之活的方方面面了。

其他网友回答:

阴阳五行,各是不同关系,不同作用,博大精深。识者可用于科学和哲学,医疗,预测学各个方面。不识者望文不知所云,如雾里看花,不知所然。

其他网友回答:

阴阳五行是理论工具,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就看会不会用。中医、易学很多东西已经是成品了,我们直接拿过来用就可以,但是要深刻理解作用,还是要弄懂理论。

除了医药、易学应用,还有建筑风水、科技、天文、历法、气候环境、武术、美食、人与自然等等。接触越深,越觉得应用之广大!

其他网友回答:

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这是中国之叫法。外国用矛盾比喻,用内因和外因言之,意思大体一样。外国人的思维是两分法,非白既黑,非敌既友,无第三立场。

我国古圣贤,看问题为三分法,五分法。比之二分法要强大N倍。

俗语叫这类人为“二”为“一根筋”,也就是不会拐弯的意思。但是这个两分法也有好处,就是执着,用到物质上很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混淆,才出成绩。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提这个词,但国人办事情想问题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使用阴阳五行理论。这是基因遗传下来的,惯性思维。

“ 此理论没落”,只是大范围研究的人少了,精英们一直在使用,从来未有间断过追求。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太灵活,高度圆滑。都知道这个好,但学好太难。十年才刚入门,相当于初中生。在当今急功近利之时代,谁费此力气研究?

早晨日出少阳,中午日中太阳,傍晚日落少阴,夜晚月升太阴……处处都是阴阳,遍地皆是五行。用不用,知不知那是人的事,日升月落天天如此,永不停息。




其他网友回答:

请有求进展的学士们问一问西方应用了多少易学。咱们中国有些人士就是愿意接受西方的输入。人家输出来的东西还有价值吗?为什么不自己研究呢?易学虽说没有现在高科技具体。但易学涵盖面广。基础牢靠。指导性强。作用也大。

标签: 夫妻性生活中你对性爱的误解有多少? 香港 苦连翘 射精多了会怎样呢 农村建宅的风水禁忌口诀 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的首府,变迁了3个城市,最后为何确定了呼和浩特 小米 建议 野鸦椿皮 美人鱼真的存在吗?原型是什么 夫妻之间的性用品“使用说明书” 白背青荚叶 小柿子 拼多多福气满满之后能抽到直接提现吗 苍术 夫妻性爱后全身酸痛怎么办? 女孩出生时下雨寓意 遇到迎亲是否吉利 为什么不能轻易送蓝色妖姬 阴阳五行 易学 中医 实效

海南网 » 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