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意境如何通过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艺术处理高度融合的整体美?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7:24:32 阅0

这个问题太大,简述之只能跳跃式来回答。

诗词的意境是用赋比兴的手法通过起承转合来达到高度融合的整体美。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现实的直接描述就是赋。根据莺鸣幽谷的典故,那么这句话就变成暗示有人要出山了,这里有比、也有兴。(这里只提示一下,不详说了。)此句起

一行白鹭上青天。形式是赋,白鹭高脚暗喻高洁之士。上青天,便是兴了。可以联想一群高洁之士要进入朝廷大有作为。此句承。

下面笔峰一转,窗含西岭千秋雪,承第一句两个黄鹂鸣与翠柳都表达了时间在春末夏初,此时雪未化,足见雪之久。或有千年。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为读书之地,有雪。暗喻寒窗苦读。窗有人,西岭是山。山前有人即为仙。联系前两句,修练之人已成(仙)要出山做官去了。赋、比、兴浑然一体。岂外行所能读懂。不过只懂赋也会感到景色不错。

前面黄鹂的提示,白鹭的比喻,人的出现都是在讲一个事,有人要出山做官了。

最后一句便是合。船已到门口来接了。(为什么是东吴的船,在这里先不讲,讲这船之妙)

1、有船来,才会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色。在溪流白鹭出没地方生话过的人,是能见证的。这背后还有暗示,暗喻。

2、山溪只能行小船,不过水映天,人坐船,犹行于天。在天上行,那么万里岂是虚言。

3、与人同船,便有同舟共济之意。也是对来船的一种表态。这首诗是写给关联的某个人看的,那么这种表达是有深意的。只是你读懂了吗?

黄鹂鸣、翠柳喑示了雪或许有千年之久。船来泊,惊起一行白鹭上青天。全部是有机地结合,整首诗浑然一体。高度融合。赋比兴运用之妙让人敬佩。当你懂了其中暗示,会越读越有味。整首诗天衣无缝。巧妙绝伦。

其他网友回答:

百态人生四季景,

抒尽岁月沧桑情。

碧海推波风助势,

孤舟浮水浪难平。

诸葛草船能借箭,

曹营烧尽赞孔明。

评说古今听百姓,

春秋冬夏为太平。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我也讲不好,水平有限。我认为诗词表达整体要意境贯通,用词贴切,词韵通顺,且含有古风古味。写出来的诗词才是更好。但是我还做不到,请老师们指点补充!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写诗词无非是情愁景色,写春,情爽好写春夏秋冬,各有各美。写愁可就雨雪风落叶,增加愁意苍桑感,互相衬托,也有写美景的,但都有无心赏的意思,反衬愁心重,愁之深。我以为这是意境。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诗词意境如何通过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艺术处理高度融合的整体美?

前言

“艺术处理高度融合”听上去有点玄,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简单来说,可以把意象当作一串串珠子,串起来作成项链即可。

至于意象如何选择,顺序如何排列,中间那根线怎么穿,就看诗人自己的功力了。

一、意象的选择

意象由意+物象组成。例如雨是物象,是中心语,加上修饰语例如春、秋、好、等等带有感情色彩的“意”,既是意象。

意象的选择首先是中心语的选择,例如选择风还是雨。

确定了中心语,例如:风,那么春风、秋风、好风、寒风、东风、西风带有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宋] 李廌的《 虞美人》中是好风: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假如改为"寒风如扇"味道便有不同。

又如[唐] 许浑《赠李伊阙》用的是寒风和夜雪: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舟横野渡寒风急,门掩荒山夜雪深。贫笑白驹无去意,病惭黄鹄有归心。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假如物象不改,还是风和雪,改一下修饰语,便成了不同的意象:东风、瑞雪。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舟横野渡【清】风【好】,门掩【松】山【瑞】雪深。贫笑白驹无去意,病惭黄鹄有归心。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诗中的萧飒气氛减去了一半,把下半部改一改,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舟横野渡【清】风【好】,门掩【松】山【瑞】雪深。贫笑白驹无去意,醉吟鲈脍有归心。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主人公从贫病交加的人物形象变成了一个潇洒自在的形象。

无论写人、咏物、还是怀古,不同的意象选择,会带来不同阅读感受。这种选择要根据整首诗的立意来确定。

好比拍一部悲情电影,要是选择沈腾、郭德纲作为演员就不太协调。拍一部喜剧电影,您选择李雪健、陈道明也不太适合。

所以说,意象的选择有点像选演员,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大家应该能理解。

二、意象的串联与组合

选择了意象,剩下的就是串联和组合的问题了。

一句中的意象安排,是句法。

例如杜甫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索然无味。诗人是为了突出香稻、碧梧这两个意象。

一篇中的先后,是章法,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诗人自有安排。

例如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第一句写的意象:花、楼、客,说明自己在登高望远,第三句接第一句,写登临所见的意象:锦江春色、玉垒浮云。

第二句写心情:“万方多难”,第四句接第二句,这里的意象有北极朝廷、西山寇盗。

在意象的安排上,诗人环环相扣,心中所向、眼中所见,前后呼应。

结束时,在第七句转折,用的意象是后主刘禅这个昏君,来衬托诸葛亮这个意象。

整体是表达了对于国家多难、君无良才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结束

意象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挑选意象和挑选演员一样慎重。

意象的安排也要符合整体表述的顺序,在句子中,什么为主、怎么突出?在整篇中,谁先谁后?这就看诗人是否有清晰的脉络了。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人鱼薇沫】这明显就是三个问题,三个系统,分三个方面回答,再来梳理归档。

1.意象

意象如同诗词的零部件,也就是基本元素。

通过不同意象的组合、拼接、并列、深化,才使得诗词具备了特殊的语言,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中西方文学皆有“意象”之说,意象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定义。大凡意象所指,许多专家所说为“形”或是“表象”。


如同小说中的那些场景和道具等,加之作者的情感揉和所表达出来的艺术境界,它是主观的统一、和谐。


各种自然表象通过感观在人的心灵投射出美好的倒影,某些表象通过诗人的重组、感悟、改造,而提升了精神思想,就升华为审美的意象。


叶燮言说:遇于目,感于心,传于手而为象。


意象是由六感组合,听、闻、解、感再加之联想、兴趣、爱好、情感、理解、意志等元素互动而成。带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带来的模糊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却能通过文字让人在心底升起共鸣。

从认知角度来说,意象是悟性的产物。它是心造的自然、意境的繁星、灵性的天堂。


举例:古诗中,月是思念,是乡愁,也可以是圆满团圆,还可以是孤单。


思念的句子有: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表达乡愁的句子: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团圆的句子:

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睛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表达孤单的句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2.抒情方式艺术手法=艺术手法+艺术特色
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分为

  • 一字传神

  • 统领全篇

  • 情景交融

  • 用典抒情

抒情手法分为

  • 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

  • 借古讽今

  • 乐景哀情


3.艺术处理

即把以上的技巧,通过意象表达,抒情手法,融合为一炉,运用自己的精神领悟,最终表达出来。

这需要对以上的技术手法十分娴熟,并加以长期的训练。


过去的宋人,几乎人人出口成诗成词,他们是把生活当做诗词,过去没有摄像机和照相机,他们却能把生活当做诗词传唱开来,表达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有一个故事充分表达了这件事。


有一年宋徽宗时,汴京元宵节非常隆重,从腊月便 开始放花灯,皇城内的部分宫殿也开放给市民游玩。皇帝一高兴,就赏了平民金瓯酒。


有一个妇人,喝完酒后,见金瓯可爱,便塞于袖中,却被左右的差人看到,喝止她,妇人从容说道:妾之夫性严,今带酒容,何以自明?怀此金瓯为证耳。


听天宋徽宗隔着帘子道:你切诵一首词,便放之。


妇人便吟诵《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徽宗大喜欢,以金杯赐之,令卫士送归。


也算一段佳话。

这词虽平淡,却胜在把此情此景此事,完整记录下来,且有情有意。

若想要做到把以上三点统一,便要心中时时有诗,日日有词,不妨背百首诗,填百首词,自然会融汇贯通。


我曾经填百首白香词谱,虽做的不好,但词之意象与手法却也领略一二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诗词意境如何通过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艺术处理高度融合的整体美?

这个问题看上去高大上,实则是有点掉书袋,故弄玄虚的感觉。我们剥离一些定语,理顺这个问句,得到主题干:诗词意境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方式以及艺术处理带来整首作品的美感?

好像还是不大清澈。

意境的整体美感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方式、艺术处理达到?

如何通过意象选择、表达方式、艺术处理完成诗词整体意境的提升?

这样总算慢慢理顺了,不知道有没有发生偏差。个人理解题主原本是要问这个意思,但是好像把自己绕晕了。

简而言之,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来提升诗词的意境。

建议提问还是简洁、直接些比较好。七弯八绕的,容易让人误解。

什么是诗词的意境?

“意”为意象,“境”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达。

意象是意思的形象,也就是世上物体反映在我们大脑中的形象。境界则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达到了某种地步。

意象选择

作为客观事物在我们大脑中的形象,意象本身就带有了个人色彩。同一片天,有些人看到的是青天,有些人看到的是蓝天,有些人看到的是阳光普照,而另一些人看到了骄阳似火。正因为这种个人心里色彩的附着,意象并不仅仅是世间事物的客观描叙,而是文人在写作附带“有我”色彩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感情表达。

在古诗词中,意向的选择就带有了情感抒发的作用。意象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在创作中如何选择合理表达自身情感的意象,就决定了整个诗词作品的情境和格调,进一步完成整体意境的融合、拔高。

所以,意象选择是第一步。意象选择的方法无非是从心出发,要清楚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想营造怎样的诗歌情景去打动读者。因为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之时,一定是被某种情感触动了自己的灵感,迫切希望表达出来。

那么,搞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能够增进情景营造的意象就特别关键。

假设我们现在要就最近突发的事件写几句旧体诗,我们从诗词创作方面来讲,要注意起兴,也就是不要一上来就喊口号,要从景色、感觉出发,带入我们要表达的真意。也就是说,从第一步意向选择开始,我们就要明确我们创作的目的。

是为了表现这次事情的严峻,还是着重歌颂一线人员,还是表达大事件下群众的乐观?还是一首诗要把这些都表达出来?如果是登山所感,面对着风气寒凉却冬阳暖暖,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其实这和写文章是一样的,我们只能选择自己需要的意象,如果为了表达春天不远,自然就要放弃寒风凛冽的相关意象,而使用暖风回流的意象;如果是为了表达形势险恶,我们就要选取寒风刺骨、风刀霜剑的意象来加重刻画,为整体诗词意境做好铺垫。

意象选择的重点在于中心思想的明确。

抒情方式以及艺术处理

而表达方式是在选取合适意象之后将它们盘活,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盘活意境的作用。诗家语的修辞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原到读者的脑海里总是清晰的、符合逻辑的、明白的情感生发。也只有逻辑正确的表达,才能把意象合理运用,打动读者的心,让读者在脑海中与作者选择的意象、表达产生共鸣、产生通感,从而对作品、作者产生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诗词作品中有两种不同的情感方向,即大情怀和小情调的境界差,也就是向外还是向内的作品方向。

意境还在于整体作品中心思想的确定,小情调的作品人为拔高显得生硬、大情怀的作品在对社会、生活、他人的关怀中,天生就比小情调作品的境界要高。

所以,对于很多作品来说,境界其实在构思完成之后就已经注定。意象选择、表达方式只是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让主题和读者产生共鸣。

说到底,修辞方法永远只是修辞方法,并不能决定中心思想的高下,只能决定作品是否好看,无法真正左右诗词的境界。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谢谢悟空问答邀我作答,但我不敢造次不敢班斧弄门。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参看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人问词话》,由王国维先生编著,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该书开篇直说境界,观点新颖、立论精辟,值得推荐。

其他网友回答:

能问到这个问题的人,相信你己经是基础己经比较牢固了,己经不是一个初鸟了。

至于你所提的一堆问题,意境是很重要,但你所掌握的文学功底和诗词格式的熟悉度…等,这个基本功同样重要。至于如何把意境融入到后面的东西里面去,这是一个水平和灵性相结合的高技术活。

讲到意境和灵性,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意境,有灵性的。打个比方,我们偶尔会看到有农村大爷甚至捡垃圾的人能说岀一二句比较有水准,比较经典的话来,让人叹服!但是,他后面的话会让你大跌眼镜。这就是他一下子来了灵气。但是,因为没有文学功底做支撑,后面就无法继续下去,那么,更别说放在台面,写到书本上去。

我讲这么长篇的意思,就是说光有意境肯定是不够,意境没有融入到诗词的格式中也等于没有意境。而真正的灵性就是可以把两者合二为一。否则就会象老农的灵光一现那样,偶尔可以顺口说了几句有深意的话,就算他经常可以说岀这么些有点深度的话,但他终究是在说话,而我们不能说他是在作词写诗。

所以,要想达到你那个要求的诗词作品,作品不宜多写,等到有意境,有灵光的时候再写。听李大仙前辈说,这个必须喝酒的哟,酒后灵光大大的有。

其他网友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是诗词意象。

什么是诗词意象

汉语意境里“意”和“象”最早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单音节词,而“意象作为合成词第一次出现是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但正式作为文论用语而直接施于诗歌形象的表述则自引《文心雕龙》之《神思篇》始。即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但这里所说的意象显然与现代文学评论所使用的意象的意思是有所区别的,它还只是一种冥想境界中的存在。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明胡应麟《诗薮》),袁行霈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里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陈植锷在其著作《诗歌意象论》中也提到“可见在诗歌意象范畴之内,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所谓意象也就是诗歌艺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而在西方文论里意象一词被称为image,“《美国大百科全书》这样解释说:‘最初人们用image指实体或物的再现,一般指雕刻或雕塑,即使现在image表意最为复杂的时候,它也保持了这一本意,即指对不在现场的某人某物的具体呈现。’在诗歌中,不在现场的某人某物的具体呈现的载体是语言,其呈现的地方在人们的意识中”。简而言之,Image就是“意中之象”(mental picture)。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其实庞德的这句话并没有道明什么是意象,只是说诗歌意象会使人产生某种情绪上的反应。继庞德之后,英国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略特在他的《哈姆雷特及其问题》一文中发表了在西方诗学界久负盛名的“客观对应物(Objective Correlative)”理论。艾略特对意象这一诗学概念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客观对应物’,所谓客观对应物,即指能够触发某种特定情感的、直达感官经验的一系列实物、某种场景、一连串事件。一旦对应物出现,人们的情感立即被激发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在意象这一概念的表述上,庞德所谓的“情感的复合体”仅仅是在主观方面的表述,也就是说意象是主观的,尽管他后来他对这一观点做了补充解释但仍有失偏颇。而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却认为意象是客观的。但无论怎么说意象必须是以情感为主导的。通过以上中外文论关于意象这一重要概念的对比述释,我认为,意象是指在具有特定话语蕴藉的文学活动中,作者多层次的情感与之寓寄物象之间发生属性交换之后的一种情感对应物。也就是说,单纯的物象并不是意象,至少不是诗歌意象,它必须是意中之象。

总之,要写好一首诗词,首先要精选能寄托作者情感的意象,意象和意境是不可分割的,意象为意境服务,意象是砖瓦,意境是大楼。然后要锤炼字句,使得意象能妥帖的融入诗歌整体。再者要注意诗词格律,不能随意而为。至于抒情方式,视作者抒情需要而定,不能刻板。但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感情一定要真挚,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标签: 古代成亲的步骤 古代娶亲流程 荷包牡丹根 水田七叶 门前种月季花好不好 浆包藤 海南珠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性生活前这10类“败性”食物吃不得 怎么做才能提高性质量 山慈姑叶 米皮糠 蟾皮 五台山属于山西哪个地区 如何走出失恋阴影 如何控制情感 九毒日同房的后果 九毒日同房怎么补救    麒麟尾 蜣螂 2022年10月18日最新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现有确诊数量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昨日新增数量 微信拍一拍功能怎么使用 华东瘤足蕨 王母钗 意象 抒情 诗词 意境

海南网 » 诗词意境如何通过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艺术处理高度融合的整体美?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