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世界的文化是如何促成佛教发展史上大乘佛教和原始佛像艺术之产生?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7:16:35 阅0

看到这个提问,我感到非常震惊。佛教的塑像艺术,是谁吃饱了撑的,妄自菲薄,作贱自己,把佛像塑造的高度艺术贴到希腊文化上去。

说实话,我对佛教塑像艺术的由来没有研究,知之甚少。但稍有佛学常识的人,对这个浅薄无知的问题,都可以知道它的谎谬。

佛教塑像是表法的,每一尊塑像都有其法义。到寺庙走一趟,知造像之义者对佛教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四大天王的造像,东方持国天王,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手持琵琶,比喻松紧适中,紧则弦易断,松则不响,既表中道之法,又表修道用功应适度,用义在此。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都有其各自的法义,一切塑像亦如此。

希腊文化与佛教文化毫无关联,也不了解佛教的教理教义,它怎么能影响佛教艺术,无耻莫过于此!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两个部分。我个人认为两者之间关系不大,所以答案有很明显的差别,因此要分开来看。

先看大乘佛教的形成和希腊文化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大乘佛教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后。此时距离佛陀涅槃约有500年。其间经历了三四百年的部派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是大乘佛教发展的前提。在佛陀去世后大约100年的时候,青年僧人和老年僧人,由于对于改革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大众和上座两部。大众部就是改革派,上座部就是保守派。两大部派之后继续分裂,各自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同时也吸收其它宗教文化。这才有了大乘佛教的形成。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大乘佛教是以大众部佛教为基础,吸收了婆罗门教,波斯宗教以及少量古希腊宗教文化的内容而形成的新的佛教流派。但必须指出的是,大乘佛教既不是上座部佛教,也不是大众部佛教。根据现在学者的研究,婆罗门教对于大乘佛教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从现在大乘佛教的经典来看,有不少强调僧侣的婆罗门身份。使用的语言也是婆罗门最喜欢的典雅式的梵文,和早期佛教所采用的较为俚俗的民间语言有很大的差异。大乘佛教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密教和婆罗门教的关系更为密切。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没有经咒。而大乘佛教当中广泛采用经咒,这是受婆罗门教影响的典型体现。波斯宗教对于大乘佛教也有显著影响。最典型的就是阿弥陀佛信仰。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是西天极乐世界的教主。学者们普遍认为这种光明信仰是来自于波斯地区。拜火教实际上就是光明信仰在波斯地区的一个具体体现。但总体来看,单纯就宗教信仰内涵来说,大乘佛教对于希腊宗教文化的吸收是非常有限的。有些学者认为大乘佛教的偶像崇拜源于希腊的宗教文化。我认为不完全如此。婆罗门教本身就有偶像崇拜的习惯。而且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所以印度并不需要从希腊地区引进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可能和印度当地的偶像崇拜文化相结合,并且被大乘佛教所吸收。但不可能是一个独特的,并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因素。

接下来谈希腊宗教文化对于原始佛教塑像的影响。这个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在大乘佛教形成以前,是没有佛像的。佛教徒一般采用菩提树,佛脚印或者法轮以及佛塔来象征佛陀。这和早期佛经当中记载的佛陀反对偶像崇拜,生前未给自己塑像的内容是一致的。而早期的大乘佛教所塑造的佛像形象并不是中印度地区土著居民的形象。也就是说和真实历史当中佛陀本人的形象相去甚远。这些佛像采用地中海地区人种的样貌。也就是现在南欧人的相貌。这些佛造像和希腊雕塑当中的众神有相似之处。应该是因为工匠技艺传承导致的。当然也融入了当时北印度地区的一些文化特色。艺术史当中把这种风格称为犍陀罗风格。之所以会形成希腊艺术风格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可能和希腊地区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石雕艺术基础有关。早期的印度佛教雕像是传统的印度石雕风格。线条很柔和,人物造型比较写意,对细节不重视。而且从形制上大部分都是小型的雕像。希腊艺术风格的特点是高度写实,细节非常完整,并且从形制上看接近于真人。从虔诚的信徒角度来看,显然后者更受欢迎。

总的来说,对于大乘佛教的形成以及佛造像的出现,现在的历史记载是相对匮乏的。很难给出非常具体的原因解释。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挖掘,大体上可以理清这个发展历程。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所谓希腊艺术风格应该是西方人的说法。其实这种艺术风格在整个中东地区普遍存在并不仅限于希腊一地,也不是以希腊为最高艺术代表。西亚地区和印度直接相连文化交流古已有之,大乘佛教的兴起时间比所谓的亚历山大东征要晚了好几百年,不可能是由后者导致的。所谓希腊化艺术并不是一个符合历史的名词。不过在行文过程当中,为了方便也就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

几个世纪以来,““言必称希腊”成为学术者的口头禅。希腊文明已远离而去。它的文化遗存是值得赞美与借鉴的。但是,它对印度中华佛教的雕塑艺术的影响並不太大。因为希猎与埃及文明已经消亡,而中印文化还在继承发扬创新和光大之中。

其他网友回答:

佛教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线路传入内地。希腊亚历山大扩张曾经占领了犍陀罗,今印巴一带,产生了带希腊色彩的犍陀罗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影响到佛教艺术。

其他网友回答:

毫无疑问,雕塑,雕塑,和雕塑!在古希腊的雕塑技艺之前,东方人对人体雕塑的透视结构都是有问题的,中国画里人物很多解剖结构都是错误的。仔细研究中国古画,经常发现手臂或者脖子的解剖结构绘画错误。古印度次大陆上的雕塑作品,与其说是雕塑不如说是版画。那风格就和古埃及的壁画一个风格,与其说是风格,不如说是一种没得选的风格!他的技术能力只能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雕塑,在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传入前,佛家也并不热衷于做佛像。因为一方面早期正法转时,人的根性都很猛利,成就者很多很多,对像的执着很轻。并不热衷造佛像,对法的惜求远超对相的执着。另一方面,塑像做得太丑了,根本没法直视,简直相见不如怀念!做出这么不庄严的相辱没圣人威仪!参照一下民间一些无名小庙做的一些满天神佛的相就可以想象一下了。在正法灭后,相法转时,那时开始涌现大量造像,那种造像从透视结构到解剖结构都极具美感,那是典型希腊文化的流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藏佛教,那属于相法转时的佛教传承。我们汉地尤其禅宗那属于正法转时时佛家的传承,所以,汉地佛家本身没有那么执着造佛像,一开始时根本就没有什么佛像。即使唐朝密宗的核心教法也是“生生值遇无相教”,主张信徒淡化对相的执着而追求心的真实解脱。所以,一开始汉地佛教没有那么多的造像。你能见到的佛菩萨造像屈指可数。但是在藏地各种造像繁多精美,对相的崇拜跟汉地不是一个级别的。随着时光的推移,进入相法时期,大量佛菩萨的形象也源源不断输入中土,由此诞生了莫高窟、龙门石窟、各种摩崖石刻,那属于后弘期的汉地佛教了。这个“后弘”是指“佛光西渐”,在印度次大陆佛教已经接近消亡,纳兰陀是最后的光明地,一把火后印度次大陆佛教彻底覆灭。曾经的荣耀地,巴基斯坦地区变为伊斯兰传教地,其他印度次大陆地区重回印度教传教区。这个时期过后,禅宗已经融入中土汉地血脉,所以,千百年来,汉地并不热衷造佛像,也不热衷四处立佛像。但是,我们中土汉人却对佛家典籍无比敬仰,朝闻法夕可死的价值理念,让中土汉地颇具大乘气象。这是正法遗风,对智慧的渴求让中土大地智者辈出,大师千转轮回而不舍!也因为如此,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也没有引起佛家太多关注,不是人们不知道,而是并不那么热衷里面展现佛陀教法的方式,也没有对龙门石窟等一些佛菩萨造像密集区域有太多关注。反而对诸如祖师教言、教法有高度关注度。慧能大师一偈千古流传不绝于耳,各禅师故事的关注度远高于对佛相的关注度。所以,在汉地,基本不可能有人三步一拜去某处拜佛相。在藏地就是一种虔诚修行的传统,因为西藏代表相法转时的佛家教法。差异巨大,但是各有因缘,并没有孰优孰劣。

标签: 美到心碎的签名古风 仙气飘飘很美的签名2022 兔脑 情定三生大结局解析 推荐三款最值得入手的旗舰机型 晚婚的人容易上等姻缘 长斑 足浴保健 农历2022年除夕是几号 2022今年除夕是三十还是二十九 冷饭果 睡莲 黄果茄 万里长城长度宽度高度厚度 清理肠道毒素 iPhone15 白千层油 猪蓼子草 千叶独活根 瑞丽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鞋柜放卧室对着床有忌讳吗 突出 希腊化世界 大乘佛教 佛像 发展史

海南网 » 希腊化世界的文化是如何促成佛教发展史上大乘佛教和原始佛像艺术之产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