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6:21:16 阅0

孙策,字伯符,“江东猛虎”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兄长。他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如果没有孙策,便没有孙权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还有人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孙策到底有多“恐怖”?他到底干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有人这样认为呢?

公元191年,孙坚攻打荆州时,被荆州牧刘表的部下黄祖所杀,这时,孙策才17岁,还是一个未成年人。他将父亲孙坚安葬在曲阿之后,又守孝两年,便投奔了袁术。在袁术手下,孙策不被信任,郁郁不得志。他于是多次哀求袁术,袁术才将孙坚旧部归还给孙策,孙策于是带着亡父的三千部下来到江东,开疆辟土。

孙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一个好伙伴周瑜,还有亡父的部下程普、韩当、黄盖,及自己的班底周泰、蒋钦等人。他经过五六年的东征西讨,击败刘繇、黄祖等人,一统江东。

孙策在统一江东后,着手北伐,想要逐鹿中原。此时,北方经过十余年的征战,韩馥丢失冀州,刘备多次战败投奔荆州,公孙瓒、吕布败亡,北方只剩下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强者。

曹操看到孙策吞并江东,他却与袁绍在官渡等地相持,无力东顾,于是叹息道:“今后恐怕无法遏制孙策的扩张了。”他为了避免树敌过多,只能对孙策实行安抚。曹操让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还将胞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胞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结成秦晋之好。总之,曹操无所不用其极,都是为了讨好、稳住孙策。

《三国志》:是时哀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由此可见,孙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有多重,他已经将其放在与袁绍同级别的地位了。孙策在统一江东后,雄心壮志,想要北伐,袭击许昌,迎奉汉献帝,匡扶汉室。他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付诸于行动,秘密整顿军队,暗中调兵遣将。

但是,在他即将北伐,奇袭许昌的时候,他在丹徒山打猎被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三个门客行刺。孙策及其部下虽然将三个刺客全部击杀,但是他也身受重伤,被救回不久之后身亡,年仅26岁。

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曹操大营,他才松了一口气,感到后方不会被袭击了,能够全力以赴与袁绍对战了。说实话,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发生大战,袁绍几十万大军,而曹操能够抽掉去前线的仅有几万,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曹操当时是无力同时与袁绍、孙策两线作战的。在官渡之战最关键的时刻,只要孙策出兵偷袭曹操后方许都,曹操大军便会彻底崩溃。

只是孙策要偷袭许都的谣言传到曹操阵营,曹营之中的将领们便私通袁绍,向袁绍写信,作为袁绍的内应,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在此紧急关头,曹操大谋士郭嘉却说道:“孙策吞并江东,杀了不少英雄豪杰,手下虽然有不少猛将,但是仇敌也多。最关键的是孙策自以为武功高强,经常独自一人出去,不作防备。像他这样的人,不用太担心。”郭嘉还精准预测孙策必定死于刺客之手。果不其然,孙策在袭击许都前夕,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所杀。我们不知道郭嘉是如何得知有人要刺杀孙策的,却不能否认这个结果。

《三国志》: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结语

孙策在统一江东之后,实力确实“恐怖”,连曹操都感到害怕。他可以集合整个江东的兵力袭击许都,迎奉汉献帝。官渡之战的结局也会改变,袁绍获得最后胜利,曹操战败,退出争霸。孙策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袁绍在北方争霸,便没有魏蜀吴三国了。

可惜的,孙策被三个小小的刺客所杀,要不然,还真的可能是“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而是双雄争霸。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那一支射向孙策的暗箭出现了一点点偏差,那么等待曹操的,很可能便是万劫不复!

在那时,中国历史的走向大概率会发展成为袁绍雄踞中国北部,而孙策的江东一统南方与袁绍南北对峙,最后孙策率军北伐一统中国。

如此,中国历史也将再无三国演义,诸如司马懿、刘备等人在那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大时代里,最终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也着实难以想象。

那么,孙策到底是有多“恐怖”?为什么竟恐怖到凭一己之力就能创造历史和改写历史的程度?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2000年前,走进这一段波澜壮阔的争霸战场。

孙策的一生到底有多么传奇?被严重低估的江东小霸王。

1、关于“江东小霸王”。

江东是古人的一个地理概念,与江左的说法相同,因为古人以东为左。电视剧《琅琊榜》中所说的江左梅郎,实际上就是江东,也就是后来的江南东部地区。

而“小霸王”这个称号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冠以孙策的,意为夸赞孙策的勇武不亚于西楚霸王项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江东小霸王短暂却传奇的一生。

孙策

2、天生自带主角光环。

孙策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将,官至破虏将军。因为孙坚的职位调动,孙策在不满十岁时便和全家人一起随父亲前往寿春居住(今安徽寿县)。就是在这里,孙策开启了他男主角的人生。

有的人天生自带主角光环,这种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像一个小太阳一样,瞬间就吸引他人目光,成为全场焦点。毫无疑问孙策就是这种人。

孙策的父亲孙坚是所向无敌的一代名将,他的先祖更是被称为兵家至圣的大军事家孙武。所以文韬武略,见识不凡,有着相当深厚的家学渊源。

更重要的是,孙策帅得不像一个实力派。明明都雄韬伟略了,还偏偏长得帅!史书中都评价他长得帅,性格开朗喜欢笑。

《三国志·吴书》: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并且除此外,孙策从小习武,有着过人的武力值!虽然孙策生命短暂,使其武力没有过多体现,但罗贯中以项羽来比喻他的勇武,以及史书中也记载他能与东吴第一高手太史慈战个平手。从这两点看,孙策的勇武在那个时代的排名至少也是靠前的。

综上,这就是妥妥的主角人设呀!所以,孙策来到寿春后就以十来岁的小小年纪在寿春混得如鱼得水,各路名士都愿意与他结交。周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慕名而来,与孙策惺惺相惜,一见如故的。

周瑜 孙策

3、年少丧父,只身挑起家业。

孙策尚未满十七岁时,父亲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的战役中被杀。孙坚死后,孙策忍痛安葬了父亲,然后带领家人迁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居住,然后在家替父守孝近三年。

守孝期满后,孙策便立志要守住父亲留下的家业,同时一展心中抱负。于是孙策找到父亲的老上级袁术,表示要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好建功立业为父报仇。

但袁术为人反复无常,已经拿到手中的东西岂会轻易交出来。后来经过好一番波折,在孙策四处奔走和努力下,袁术才从孙坚旧部中拿出了一千人交给孙策。

很多人会说,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时代,一千人能干个什么呢?可是孙策却以这一千人起家,硬生生地开创了东吴霸业(见下文)。

袁术

4、暗中谋划,自立门户。

以孙策的见识和眼光,他深知袁术此人反复无常,必然难以成事,再加上袁术对他诸多猜忌,还多次失信于他,于是早谋生了脱离袁术另起炉灶的想法。

有次孙策终于觅得机会,对袁术说愿带兵去帮他攻克江东,以图天下霸业。袁术知道孙策可能另有心思,但是又一想,江东这个地方各路军阀割据,水很深,而孙策虽文韬武略,但到了江东也恐怕难有作为,就姑且让他一试,但他也不给孙策再多派兵力。

于是,孙策就带着自己父亲的一千余名老部下,外加几十匹战马就出发了,看上去要多寒碜有多寒碜。所以这也是袁术对孙策放心,认为他难有作为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料,袁术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事情的走向大大出乎他的意外。

孙策 剧照

5、战无不胜,奠定霸业,使曹操叹服。

带着这千把个人几十匹马,孙策便踏上了平定江东的征程。大军刚一出发,就不断有人前来要求加入他的队伍,于是行军过程中队伍不断壮大,不久便发展到了五六千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来投孙策呢?上文我们说过,孙策小小年纪时就在江东有着偌大的名声,各路名士都愿意与他结交。并且孙策大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江东百姓都拥护他,争相用牛肉美酒慰劳他的军队。而作为好基友的周瑜更是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一支军队来投孙策,还给孙策赞助军粮。

《资治通鉴》: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太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竟以牛酒劳军。

就这样,孙策靠着父亲孙坚和他自己年少时积下的人脉,靠着江东百姓的支持,靠着军武世家的兵法谋略,在征伐江东几路军阀的过程中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无一败绩。

就这样,短短两年时间,孙策就把割据江东的各路军阀全部消灭,成功统一了江东,为之后的东吴霸业奠定了基础。而这时的孙策,年纪不过21岁。

曹操听说孙策仅用一两年时间就平定了江东,不由发自内心的惊叹:“这么勇猛的年轻人,谁敢与他争锋呀?”

曹操评价孙策:“猘儿,谓难与争锋。”

6、雄姿英发,迎娶娇妻。

江东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两句便是说的三国时代最驰名的三个美女,分别是江东的大乔和小乔,还有河北的甄宓(fú)。

孙策在平定江东后,便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江夏(位于湖北东部)太守,由周瑜率兵四方征战。公元199年,周瑜率兵攻打皖县(安徽境内),城破之后俘虏了皖县望族乔公及其两个美貌女儿,便是大乔和小乔。

乔氏两姐妹到底有多美?看史书中这几句只言片语的记载便不难想象,《三国志》中说“皆国色也”,《江表传》说“貌流离”。能记载于史书上的美貌,想必足可称国色天香吧。

当然,孙策和周瑜也不差,史书上说孙策“美姿颜”,周瑜“有姿貌”,这和二乔是郎才女貌,相得益彰呀。于是孙策便娶了大乔,而周瑜则娶了小乔,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踏上人生巅峰。

江东二乔 剧照

7、筹谋暗算曹操,逐鹿天下。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河南展开着一场能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官渡之战。当时曹操处于弱势一方,于是大军尽出,与袁绍对峙。

而此时曹操的后方大本营许昌是空虚的。于是孙策便谋划要偷袭许昌,将被曹操挟持的汉献帝迎回江东,在江东建都,自己来做那个挟天子令诸侯的人,如此便能在群雄逐鹿中占得主动。

这个想法固然是美好的,如果孙策的计划成功,必然会让曹操万劫不复。因此时曹操正处于和袁绍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本来自己处于下风,再闻听大本营有失,军心动摇之下除了败亡别无其他。

可惜,就几个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的小人物,就随便搞了次毫无技术含量的刺杀,就终结了孙策电视剧主角般的人生。

8、男主角的人设,却得了个路人甲的结局。

观以上种种,是不是有种孙策分明就是天选之子的感觉,这种人在电视剧里最差都是男主之一呀。可是历史总这么不可捉摸,这样的一个孙策,最终却得了了电视剧中路人甲的结局。

就在孙策紧锣密鼓地准备实施偷袭许昌的计划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为了偷袭许昌,孙策连日来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神经紧绷。眼看计划就要实施,就想着去山中打个猎,战前放松一下。

在早前几年,孙策在平江东之战时,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当时许贡的幼子当时带着几个门客逃跑了。这几个门客得知孙策打猎的消息,便提前入山埋伏,意图刺杀。

于是就这样,孙策在打猎的途中被一支从林中飞出来的毒箭射中面颊,最终伤重不治身亡。可叹一代英才,一生都光芒万丈的人物,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死在了一支毒箭之下。

那么,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呢?假如这一箭没有射中孙策,那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怎样?请看下文。

孙策遇刺图

假如这一箭没有射中孙策,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怎样?

假如在那支毒箭射来时,孙策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偏头就躲过了这场劫难,那么我们大胆估测一下,历史大概会怎样发展。

1、先了解当时中国的局势是怎么个情况。

在北方。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直接控制了中央政权。同时又剿灭了吕布、袁术等大部分军阀,最大的敌人只剩下一个袁绍。

袁绍和曹操同样野心勃勃,双方都谋划着要消灭对方,一统北方后再南征一统天下。当然袁绍的势力占优,掌握战略主动,在公元200年正月,袁绍举10万精兵,正式对曹操宣战。

而曹操仓促间只能组织两万人马,将大军主力放在官渡(位于今河南郑州中牟县),筑垒防守,以抵抗袁绍的进攻。堪称曹操生命中最关键一战的官渡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在南方。张绣率部投降曹操后,上得了台面的就只剩一个荆州刘表、成都刘璋还在蹦跶,除此外最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孙策的江东。

而此时根本没有刘备、司马懿等人啥事,当时刘备因为衣带诏事发,正被曹操追杀得四处奔逃;而司马懿那时则连官都还没做上。

官渡之战

2、在这种局势下,孙策必然会突袭许昌。

曹操当时面临着袁绍十万大军压境,不得不尽起精兵在前线对抗袁绍,此时后方大本营许昌是空虚的。在这种情况下,孙策便起了突袭许昌的心思。

为什么要突袭许昌?当然不是为了占领许昌,而是要把被曹操挟持的汉献帝给迎回江东,手握争霸天下最大的一笔政治资本。

那孙策突袭许昌的成功率有多高呢?应该在七成以上!在孙策行军路上还有一个陈登是他最大的阻碍,但突袭任务仅是迎回汉献帝,所以无需大军出动,仅小股精锐部队就足以。

古时候毫无监控技术,所以在去许昌的路上,小股精锐部队如果想绕过陈登应该不难。到了许昌之后发动突袭将汉献帝带出来应该也不难,因为首先许昌城内空虚,其次以孙策的智慧必然会在城中安插内应。最难的就是回程的路上。

接到消息的陈登必然会在回程路上层层堵截,能否安全地将汉献帝带回,那就只能看孙策的军事硬实力了。当然,以周瑜、太史慈为代表的江东军士们连年征战,早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想必一定有方法安全杀出来。

当时的时局图

3、如果孙策突袭许昌成功,历史会怎样?

首先,曹操很可能败亡!袁绍一统中国北方。

当时曹操正绷紧神经与袁绍对峙,并且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太稳固,曹操已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是在荀彧的开导下才勉强坚持了下来。

如果突然间听闻许昌有失,不亚于一把匕首插进曹操心脏。同时这对曹军将士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军心涣散之下,很可能被袁绍抓住机会一举攻破,最终曹操一败涂地,身死乱军之中。

而袁绍在剿灭曹操后,从此中国北部再无一合之敌,他将乘势出击,迅速扫平北方的割据势力,一统中国北方。

袁绍 剧照

其次,孙策一统中国南方,与袁绍南北对峙。

迎回汉献帝,使孙策掌握了当时最好的大义名分,获得了最大的政治资本,而这正好是年轻的江东集团最欠缺的东西。

同时,因为一番勇闯龙潭虎穴的成功操作,孙策的名声必然会更加响亮,群众的呼声将会更高。这个再配上孙策天生自带光环的人设,收拾起南方仅存的两三路军阀来一定比平江东之战更来得简单。所以孙策平定中国南方也是可以预见的。

最后,孙策北伐,一统天下。

统一北方的袁绍一定会想着南征剿灭孙策,而平定南方的孙策也一定会想着北伐一统中国。但袁绍此人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又刻薄寡恩,刚愎自用,相信不会是孙策的对手。

更重要的是,就在官渡之战一年多以后袁绍就病死了,很可能还是病死在与孙策大军交战的过程中。所以,袁绍的最终覆灭必然也是能预见的。

如此一来,孙策就必然统一天下,中国历史也就多出了一个“吴朝”,少了一个“三国”。

结语。

孙策的一生,着实让人惊叹,明明就是主角的定位,但最终结局却是路人甲。“历史”这一部鸿篇电视剧确实处处充满着转折和意想不到。

也正因如此,中国历史才愈加博大精深。或许,这便是很多人对它深深着迷的原因之一吧!

其他网友回答:

孙策,“江东猛虎”孙坚的长子,在打猎时遭遇刺客刺杀身亡,年仅26岁。而后世一直流传着“孙策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年仅26岁就离世的孙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年少成名,招贤纳士

黄金之乱时,孙坚奉朝廷之命在外平乱。孙策和家人在居住在寿春,也许是预示到了天下将乱,年幼的孙策广交好友,招贤纳士。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孙策遇到了自己的至交好友,也是后来东吴的大都督周瑜。

公元191年,孙坚被荆州牧刘表部下黄祖所杀,此时的孙策年仅17岁。两年后,孙策为孙坚守孝结束后,去找袁术要回孙坚旧部,想为父报仇。袁术不甘心直接给他,就让他去找孙策的舅舅吴景,自己招募士兵。

在吴景的帮助下,孙策募集到数百人的队伍。次年,孙策带着部下再次找袁术要回孙坚旧部,这次袁术终于给了他一千多人。而这其中就包括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再加上自己招纳的部下周瑜、蒋钦等人,孙策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决裂袁术,一统江东

孙策虽然有了自己的势力,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还是依附在袁术帐下。孙策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郡,在攻打下来后,孙策却将其交给刘勋管理。孙策对袁术彻底失望。

于是孙策去找袁术,表示自己要去江东发展。江东当时有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因此袁术认为年轻是孙策不会有什么作为,就放任他离开了。

在去江东的路上,不断有人投奔孙策,到达江东时队伍已经达到了四、五千人。

到了江东后,孙策先后打败刘繇和王朗,后来又打败黄祖为孙坚报了仇。自此孙策一统江东



欲取许都,遇刺身亡

孙策统一江东后,袁绍的实力也如日中天,曹操感叹:“再也无力与其争锋了!”于是曹操大力安抚孙策,将自己弟弟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为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想以通婚的手段安抚孙策。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欲趁此机会偷袭曹操的许都,迎回汉献帝。但还没行动,孙策就在一次打猎时,被三名刺客射到脸颊,去世了。

策以孤童子,奋一旅之众,不奄旬而据有江东,其智勇谟断,绝人远矣。不幸早世,惜哉!



总结:

嗟乎!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使天老其才,以与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

孙策人称“江东小霸王”,武艺高强,而且凭一己之力统一江东,其实力在当时不比袁绍和曹操弱,年龄又要比曹操等人小,完全有争夺天下的可能。

而且如果他没被刺客刺杀,按照原先的计划偷袭曹操的许都,官渡之战的胜负还真不好说。如此一来,袁绍不败,孙策占据江东,曹操兵败实力大减,哪还有刘备什么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也绝不可能出现。所以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是有道理的。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孙策不是被射死,曹操的天下,可能就泡汤了。

听起来,玄之又玄,实际上,孙策不死,可能真的没有三国,而且孙家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概率不小。

孙策有这么恐怖吗?

是的,很恐怖,这就是上天的宠儿。但同时,天妒英才,在他虚岁26的时候,上苍把他“收”走了。

1、孙策心智坚韧,做事积极


凡成大事者,没有一个心智不坚韧的,否则也成就不了伟业。

孙策,就是那个心智坚韧的青年。

他爹孙坚和刘表干仗,被黄祖射死。爹死后,除了给孙策留下了一堆弟弟妹妹,一个老娘,一些钱财,实在没有更多的基业。

那一年,是公元191年。

父亲死了,孙策和母亲弟弟等人搬到了江都(今天扬州)居住,那里离担任丹阳太守的舅父吴景比较近。

守孝两年,时间到了193年。此时,孙策有两个选择,一是靠着舅父和堂哥等人的帮助,过过安稳日子得了;二是为父亲报仇,实现父亲的夙愿,创建基业。

此时,孙策也就18岁,他选择了更难的一条路,就是选择为父亲报仇,然后成就基业。

当时,孙策没有自己的势力,他跑去父亲曾经的联合者兼上司袁术那里,他让袁叔叔给点支持,给些兵马。

袁术眼珠一转,把小年轻孙策打发了,理由是:你的舅父吴景是丹阳太守,堂哥孙贲为都尉,丹阳那里出精兵,你去那里看看,好吧!

孙策郁闷夹杂着气愤,因为父亲有不少旧部被袁术给接收了,拿回父亲的那一方势力咋就这么难?

无处可去,先去舅父那里。

靠着自己的发展和人脉,孙策折腾起了几百人。

公元194年,孙策又来找大佬袁术了,多话没有,带人入伙,帮助袁术开疆拓土。

这是好事,袁术自然同意了,并且分配了一千个人左右,还有相应的资源,同时,袁术开始给孙策画饼,打下九江地区,我就封你为九江太守。

很快,九江打下来了,袁术说话不算话了,任命陈纪为九江太守。

孙家大公子这火气飕飕往上窜,背后问候了袁术十八代祖宗。

但冷静下来后,又开始为袁术征战。老袁继续画了饼,小孙啊,你把庐江郡打下来,你就是那儿的长官了。

孙公子二话没有,开始干!没多长时间,庐江郡又被攻克。

袁术再一次反悔了,任命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

这太过分了,想当年父亲孙坚也是一代枭雄,袁术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如今自己立了功劳,竟被如此对待,这不就是赤裸裸地欺负人吗?

孙策对袁术有点失望,得出结论:此人靠不住!

怎么办?放弃目标,还是继续砥砺前行,等待和寻找机会?

孙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两个字,他选择继续忍耐,然后成就霸业。

一个心性如此坚韧的青年,如果后面没有意外,他一定能创造出大大的辉煌。

相比而言,当时的情况下,很少有年仅19,就胸怀大志向,且心性异常坚韧之人。

2、孙策礼贤下士,很会用人,也很吸引人跟随


(1)孙策的三种武器

一个人获得别人的好感,最简单的武器就是容貌,别人看一眼,就感觉赏心悦目,愿意亲近。

而孙策,就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

这是孙策天生的武器。

如果仅仅是长得好,那就是花瓶而已,但孙策不是花瓶,此人性格非常好,爽朗大气,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是个天生的领袖。

可以这样说,孙策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是他的第二个武器。

《三国志》卷四十六中 写道: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啥意思?说孙策长得很帅,性格豪迈,礼贤下士,善于听取各种意见,所以人们愿意追随,甚至拼死效力。

基础条件,人家孙策非常不错,但孙策还有远大的目标,有着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所以,此人不成功都难,非常吸引追随者。

有着坚定的目标,这是孙策的第三种武器。

(2)孙策的崛起之路


在等待中,孙策迎来了机会。

194年,汉献帝任命刘繇担任扬州刺史。

这老刘一来扬州,就忧心忡忡,因为袁术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孙策在庐江展现了勇猛,而附近的丹阳太守吴景和孙贲,又是孙策的亲戚。怎么办?

老刘决定将吴景和孙贲赶过江去。悲催的吴景和孙贲被迫到了长江西边的和县。

刘繇的到来,显然影响到了袁术的利益,也影响到了吴景的利益。可袁术派人和吴景合作多次,都没能获得大的胜利。

孙策主动请缨,到了袁术跟前说道:那边我家熟人多啊,我一定能把老刘干败,帮助到你。袁术很高兴,但没有看到孙策的潜台词,那就是:我要建立自己的地盘了。

袁术看似高兴,其实也是矛盾的,担心孙策做大对自己不利,可又想把老刘打败。最后,袁术再一次只给了孙策一千多人马。

孙策很明白自己的前途,要么创造奇迹出来,要么就去当炮灰。

从出发开始,孙策开始吸引各色人等加入了。

因为纪律鲜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一路途中,深受人们喜爱和追随。

而绝好的容貌,加上不错的谈吐,以及对人才的注重,孙策吸引了很多人才前来。

到江边的和县时,孙策的人马已经达到五六千了,这速度让人惊叹。这就像一个人才吸铁石。

除了投奔来的张昭等谋士,还有那少年好友周瑜也来了,这让孙策如虎添翼,看到周瑜前来,孙策直接说道:你来了,我们的事就成了!

195年,孙策安排渡江作战,结果远没有那么艰苦,在安排得当,三军用命的情况下,刘繇的人马很快被击败,接着,孙策乘热打铁,攻下吴郡,然后继续南下,占领更多的地盘。

每攻下一片区域,孙策就着手把官员换了,全换成自己的人,如此,就不拍控制的区域出现大量的反水。

到196年时,孙策自己兼任会稽太守,舅父吴景继续担任丹阳太守,堂哥孙贲担任豫章太守(江西南昌一带),朱治为吴郡太守(苏州周边区域)。

就这样,一个21岁的青年,硬生生建立了一份基业,为后来的东吴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份基业,足以笑傲当时的江湖,让刘备大叔、曹操大叔点赞。

一个容易赢得别人好感,又胸怀伟大目标,而且又有一方地域可以掌控的人,能吸引更多人前来,能建立绝世的功业,这点无需置疑。

如果后面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三国鼎立不容易。

3、孙策很有战略眼光


孙策无疑是有战略眼光的,当势力和资源不足时,选择借用资源,积累自己的人脉,哪怕会偶尔的寄人篱下,也完全能够接受。

孙策和袁术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尽管袁术多次欺骗了孙策,他仍然没有撕破脸,在等待一个机会。

当江东的基业已经建立后,孙策采取柔和的方式和袁术割裂开来。

袁术在199年去世了,舞台,终究向年轻人偏移了过来。

从孙策建立基业的过程,可以看出,此人战略眼光不错。

公元200年,曹操和当时的第一大佬袁绍撕破脸了,两人在官渡准备大战。

基于此,孙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如果两方在官渡大战,他想派出人马,快速袭击许昌,然后把汉献帝请走。

《三国志》记载道: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距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

如果,曹操大本营被袭击了,曹操两头受困,袁绍很有可能大败曹操。

袁绍大败曹操,成为北方一家独大的大佬,而孙策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扩大南方区域,这样下去,不会有三国鼎立,而大概率是两强争雄。

基于袁绍年纪已大,且少智谋,南北竞争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南方的孙策上风,如此,霸业成了!

人算不如天算,孙策杀死了一个叫许贡的人,此人是吴郡太守。

许贡死后,其儿子和门客为了给许贡报仇,隐藏在孙策常去打猎的山林中,然后一支毒箭射向了孙策。

三个刺客被赶来的侍卫们杀死了,但孙策也是重伤不治,让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虚岁26岁。

死之前,孙策把一切托付给了弟弟孙权。

而嫁给他仅仅一年的大乔,就此成为了一个寡妇,需要面对无数个孤枕难眠的夜晚。


回到文章开头,孙策有多恐怖?如果他不死,真的没有三国吗?

这个概率确实很大,因为孙策此人有三大突出特点:

一是心智坚韧,容易成事;

二是孙策很会用人,也能吸引很多人追随,这让他这里的人才源源不断;

三是孙策具有战略眼光,建立基业是在隐忍中等来了机会,而官渡之战前,已经有了袭击许昌的计划。但是,人死了,计划也就废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东吴霸主孙权的江山是其哥哥孙策和其父孙坚打下来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关羽才看不起孙权,称他为“小儿”关羽认为曹操和刘备都是自己打江山,而孙权是坐江山,活脱脱的一个富二代坐享其成之辈,没有什么本事。

说完了孙权咱们来说一下孙策,看看孙策究竟有什么本事?能扭转三国局面。

孙策,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孙策,少年成名,骁勇善战,深得民心,转战大江南北,攻破朝廷命官、剿灭山越匪霸等等,最终割据江东。纵观汉末天下,无人能出其右。甚至连出身于四世三公,一向眼高于天、看不起天下豪杰的袁术(例如十八路诸侯对决董卓。

猛将华雄无人可敌,关羽自告奋勇出战,袁术竟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都不得不感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早年孙策投奔于袁术的账下,袁术称帝以后,孙策第一个与他决裂。在投奔袁术帐下时,十八九岁的孙策被袁术先派去攻打落草山贼后令去征讨朝延命官。

第一次单独带兵攻泾县大帅祖郎词条,竟然大胜而归。祖郎,毕竟是山贼草寇,就是仗着人数众多且地形优势,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清剿祖郎这一仗,还体现不出孙策的军事水平,倒像是袁术对孙策的试探。

孙策纵有本事,吃亏就在于他死的太早了,26岁去世。他死后,其弟弟孙权继承了他的皇位,成了东吴的主人,孙权命好,父亲和哥哥为自己打下江山,再加上自己活得也长久。所以吴国成三国中为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总结:周瑜是孙策的部将。假设孙策再多活几年,孙策和周瑜二人合作天衣无缝,运筹帷幄。我想那就没有刘备什么事了。只可惜天不随人愿,虽然孙权也挺有本事,但是和哥哥相比还是差了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公元195年,年仅20岁的孙策率领一支近千人的军事小分队,一路向东。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5年后,孙策居然奇迹般地打败各路邪神,成为整个江东地面的主人。

近期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但是严格来说,这句话或许应该叫做,若无孙策,便无三国。

孙坚的遗产

很多人说孙策创业江东,算是白手起家,事实上,这是不恰当的。

在东汉末年,创业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部曲,二是地盘。

其实很好理解,部曲就是愿意跟着你走的人,最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为他们能提供兵源;地盘能提供钱粮,这样你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形成更大的势力。

那么,20岁的孙策手中有哪一样呢?

答案是,部曲。

这是他爹孙坚奋斗了一辈子留给他的遗产。

孙坚以勇武出道,担任临时城管,因讨平许昌(人名)的流寇叛乱,得到了官方任命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盐渎丞。不久又转为盱眙丞、下邳丞。

而正是在下邳,孙大哥积累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在孙坚的努力下,有数百个游手好闲的青年,拜孙坚为大哥,孙坚俨然成为黑社会的老大。(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数百人,坚接待抚养,有若子弟焉。)

在这之后,孙坚在先后得到了朱儁、张温等人的赏识,在讨伐黄巾军、羌族叛乱等战争中,积累了功劳,并被封为乌程侯。

而这批子弟兵,应该就是随孙坚转战各地的核心部曲。在孙坚随朱儁讨黄巾军的时候,就有“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的记载。

董卓之乱爆发,孙坚一路北上,在南阳与袁术结成联盟。演义中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事实上就是孙坚、曹操大战董卓而已。

然而,因为黑社会大哥孙坚只知道打打杀杀,终于成了袁术和袁绍相争的政治牺牲品。孙坚死后,孙家回到了江淮一带,辗转舒、江都等地。

然而,孙坚死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袁术表孙坚之侄孙贲为豫州刺史;而隔壁的徐州牧陶谦却对20岁的孙策十分忌惮(徐州牧陶谦深忌策)。

孙家最能打的人已经死了,袁术为何还要拉拢孙家呢?一个20岁的年轻小伙子,省部级干部陶谦怕他做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批下邳的部曲,仍然跟着孙家混。手上有人,袁术自然愿意拉拢;而一批黑社会混迹边境,省长陶谦当然不舒服。

《三国志》中,还有很多这样奇怪的记载,什么袁术对孙策倍加赞赏,说什么有子如孙郎,死不恨矣之类的话;袁术大将乔蕤、张勋也对孙策“倾心敬焉”;还有什么“江淮间人心向之”。

孙策的才能要到后面才显现出来,此时有这样的记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策是未来孙家掌门人,而孙家又有这样一批死心塌地、能征善战的部曲。

这才是孙策创业的第一批资本。然而,自孙坚死后,这批部曲已经快要被袁术整个吞下了。

为什么呢?因为孙家缺了一个条件-地盘。

没有地盘就没有物资钱粮,没有物资钱粮养不活这些人。所以孙家父子虽然很能打,但孙坚、孙贲、乃至早期的孙策,都只能依附于袁术。

那么问题来了,孙坚孙策这么猛都缺钱粮,袁术这么草包为啥总是不缺地盘和钱粮呢?

四世三公有啥用?

在东汉末年的190年-200年这段时间里,什么曹操、刘备、孙坚孙策都是小虾米,整个华夏大地,都是袁氏兄弟的舞台。

为啥他俩这么牛呢?

因为人家家里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

熟悉袁绍和袁术兄弟的人,应该对“四世三公”这个词都不会陌生。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金字招牌到底有啥用。

这事还得从光武帝说起,刘秀起家于士族的支持,称帝之后,也不敢得罪他们,便奖励高风亮节,鼓励这些士族子弟读书,并承诺,你们好好读书,我就给你们官做。

最高的可以做到三公,帮助皇帝管理帝国。

渐渐地,东汉政府就形成了皇帝居于上,而士族居于野的局面。换句话说,皇帝掌控政府,而士族掌控社会,大家一起管理这个国家。

190年,经过董卓一顿瞎折腾之后,政府失控了,这些士族开始崛起,摇身一变成了地方实力。

而四世三公啥意思呢?就是袁家四代人都在朝廷担任读书人的最高官职-三公。换句话说,袁家曾经四代人都是士族中的领导家族。

那么,自己人当然要给自己人面子了,毕竟袁家做大了,士族的发言权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袁绍袁术走到哪,地盘都愿意归附,都不缺钱粮。

然而,孙坚却不同,他是走的黑社会路线,靠拳头说话。而士族都是读书人,大家成分不同,所以地方实力派们对孙家是不买账的。

况且,孙坚和孙策还有几条黑历史。

当年孙坚讨伐董卓,从长沙一路北上,却得不到军资,于是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

然而,地盘没拿下,却大大的得罪了这些豪门大族。为啥呢?看看王叡和张咨的出身就知道了。

王叡出身琅琊王氏,这个分量就不用说了吧;张咨虽家族不详,却是董卓当年刻意笼络的士族之一,可见分量也不轻。

不仅如此,孙策还曾受袁术指派,讨伐庐江,并间接导致庐江太守陆康身死。

陆康,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掌门人。

经过这几次事件,整个士族群体对孙家是望而生畏,再也不愿意与之合作。

孙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启了他的创业模式。

孙策横扫江东

虽然有基础,但孙策创业却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对手都是草包,所以很容易。

因为孙策的主要对手,刘繇和王朗,并不是草包,也算是人杰。

公元195年,孙策借口帮袁术讨伐刘繇,谋求过江自立。于是,率领千余人来到舅父吴景、堂兄孙贲所在的历阳,集齐了孙家目前还能掌握的全部孙家部曲。

孙策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扬州牧、扬武将军刘繇。

刘繇和刘备一样,出身汉朝宗室,是刘肥之后。但刘繇这个省长兼武装部队司令,并不是靠家世得来的,而是自己挣来的。

刘繇少年时和孙坚一样,以以勇武立身的,曾带数十人到贼窝里成功刺杀了土匪头目,从此知名。长大后的刘繇和兄长刘岱,被人誉为驰骋万里的“二龙”。

看看这称呼,岂是一个草包能够得到的?

刘繇初任扬州刺史时,扬州首府寿春已经被袁术占据,孙贲吴景便把刘繇迎接到曲阿,辟为治所。

然而,刘繇却不愿与孙家和袁术合作,于是将孙家势力驱逐过江。

吴景、孙贲便率领孙家旧部加上袁术派来的人,攻打了一年多,却始终过不了江,刘繇却在扬州站稳脚跟,拥兵数万。因为此功,刘繇才被加封为扬武将军、扬州牧。

要知道,孙家军当年可是硬刚过董卓的。可见,刘繇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人。

然而,孙策继承了他爹的军事基因,首战便攻下了刘繇的牛渚营寨,后又三战三捷,打得刘繇步步败退。

196年,孙策攻打扬州下属的会稽郡。此时的会稽郡守,名叫王朗。(对,就是演义中后来被诸葛丞相骂死的那个王司徒)

王朗曾拜同为四世三公的杨赐为师,少年知名,也是豪门大族出身。

此时孙策兵锋正盛,幕僚都劝王朗投降,而王朗选择了坚守,孙策数次渡江作战,都被王朗打败。后叔父孙静献计,孙策才攻下会稽,王朗战败逃亡,被俘。

但王朗的人生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曹操以朝廷名义征辟王朗,王朗辗转入许,后来做到的曹魏的三公,封乡侯。

由此可见,刘繇、王朗,也不是草包,只不过孙策的军事能力更加突出。

公元197年,在孙策的兵峰之下,刘繇忧惧而死,扬州群龙无首,很快就被孙策收入麾下。

得到扬州大部以后,孙策自立为会稽太守,以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

自立官属,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一般被看做单飞的象征,这也是孙策创业脱离袁术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198-200年,孙策先后打败了扬州境内的残余势力严白虎、祖郎等人,又收服了豫章太守华歆,得到了张纮、张昭、周瑜、鲁肃等部分淮泗大族的支持,孙策终于占据了扬州大部,也即是大家所说的江东。

自此,有了地盘,有了部曲,孙策才算是创业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华歆也是豪门大族出身,而严白虎、祖郎,和当初的孙坚一样,是当地的黑社会老大,各拥众数万,只不过孙坚是被招安的,而严、祖二人被消灭的而已。

孙策为何被称为小霸王?

以上就是孙策征服江东的主要过程,然而我们只看到孙策在军事上的成功,但成为江东之主,事实上远没有那么简单。

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何孙坚转战数年,杀掉了荆州刺史南阳太守,却不能成为荆州之主,而孙策却能够凭借军事胜利就占据江东呢?

刘表单骑入荆州、袁绍袁术走到哪就能占据哪的地盘、祖郎严白虎拥众数万而被消灭,从这些反差我们可以肯定,在东汉末年,军队部曲并不是创业成功的标志,稳定的地盘才是。

而这,才是孙策创业真正的难度系数所在。

因为上文提到,孙家是有黑历史的,地方实力派都是不愿意与孙家合作的。这就是为什么刘繇、王朗要拼死抵抗孙策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豪门大族的代表。

而孙策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地方实力派们的成分,要拥有稳定的地盘,孙策只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所以,孙策占据江东,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军事手段,硬生生地在遍地豪门大族的江东,撕开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或许这就是孙策被称为小霸王的原因。袁绍曹操刘备,东汉末年的枭雄们创业的过程,都是争取地方实力派支持的过程,只有孙策,有些霸王硬上弓的味道。

这才是孙策的恐怖之处,他爹打不服荆州士族,杀人都不好使,但孙策做到了。

试想一下,如果江东实力派没有臣服孙策,那么,首先孙策没法真正占据江东,因为收不上来钱粮。

其次,曹丞相可高兴坏了。因为此时曹操手中有朝廷,有汉献帝,是士族们的合法领导,他们对曹操那简直是趋之若鹜,参考荆州投降就知道了。

那么,江东猛虎孙坚都没做到,小霸王孙策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两个方面原因,主观的和客观的。

主观原因,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孙策“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翻译一下就是,豪门大族只要认可我孙策的领导地位,我也愿意与你们一起共治江东,以前的过节都既往不咎了。

当然了,这都是官话,实际上情况是,胡萝卜加大棒,孙策杀了一部分,策反了一部分。

顺便说一句,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也是这个原因,孙家与士族积怨太深,孙权脑子更好使,能让士族认可孙家的领导地位。

主观原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客观原因。这个客观原因就是袁术称帝。

袁术称帝的后遗症

公元198年,袁术称帝,建国号仲氏。

这一下,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刚刚提到,东汉朝廷以士族管理地方、学而优则仕为条件,换取了士族对朝廷领导地位的承认。数百年来,都没有人破坏这个规则。

而现在,汉室虽然衰微,但仍然存在,仍然被士族们承认为帝国的最大领导。更重要的是,手握汉献帝的曹操怎能允许有人另立中央?

这已经不是凭借出身和成分就可以原谅的问题了,这是大是大非。

所以,袁术此举,几乎可以说站到了整个士族的对立面。

然而,代表朝廷和士族正义的曹操,此时却正在筹备与袁绍的大战,没有时间和精力收拾袁术。

而孙策比他爹强,就主要强在这里。

孙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孙策本是半附属于袁术的地位,但此时,他马上宣布与袁术划清界限,加入到士族的站队中来。

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以前的那点小过节,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意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曹操要借孙策的手,于是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还征辟孙策弟弟孙权孙翊,与孙氏家族联姻。

这意味着,孙策获得了官方的洗白证书。

曹操的这些举动,让士族们失去了反对孙策的合法理由。领导都承认了,你们再不合作,那就是与整个士族作对了。

所以,孙策讨伐袁术,得到的不仅仅是部曲和庐江的地盘,更重要的是士族们的大量归附,从此,除了有直接过节的陆氏家族、许贡等人,江东的大部分士族,都承认了孙策的领导地位。

袁术的这个超级大助攻,终于让孙策恐怖的成长起来了。

子彧说

20岁创业,5年时间便据有江东,孙策的这份创业史,恐怕让曹操和刘备都羡慕不已。

不仅军事才能十分杰出,还善于收拢人心,懂得政治站队,而这,或许才是从孙策最为恐怖的地方。

虽然不久孙策就被刺杀身亡,但继承地位的孙权在这方面更加擅长,从此江东士族们紧密地团结在孙氏家族的周围,终于建立起了东吴帝国。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的指向性多半是孙权。但事实上,从孙策的创业历程可以看出,孙策的奠基是东吴得以立国的根本所在。

所以,若无孙策,便无三国,或许更加贴切。

顺便说一句,作为一个骨灰级历史发烧友,这已经是子彧看到的第三句“某某不死”的结论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

子彧不知这些是出于谁的著作,还是年轻人对三国历史的新解读?评论如有知道的大神,烦请不吝赐教。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期待你的一键三连!

其他网友回答:

江东基业的最初开创者,其实不是孙坚,也不是孙权,而是孙策。

孙坚为江东基业做出的唯一贡献就是给孙策留下了一批旧部死党,这批旧部死党成为孙策,甚至是孙权打天下的中坚力量,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这批人包括: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但孙坚一生都没有在江东打拼过,他一生奋斗的足迹从中原到西凉,再到荆州,最后死在了荆州,终生没有带兵平定过江东。

也许是遗传的原因,孙坚17岁那年敢独自一人手握大刀去抓一群强盗,而孙策17岁那年,他的父亲孙坚却被刘表手下将领黄祖所射杀,17岁还是个未成年的半大孩子,但是孙策已经承担起生活给他的重任,在为父亲孙坚守孝2年后,就开始复仇计划。

孙坚中箭身亡

孙策用了一年多时间打动了袁术,迫使袁术将孙坚旧部的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这一千多人便是孙策打下江东六郡开创江东基业的资本,要知道这一年的孙策也不过只有20岁,而且还是虚岁,20岁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弱冠之年,也就是刚刚成年,一个刚刚进入成年的年轻人,不过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东六郡,这个战绩是非常彪悍的。

比如拿刘备和孙策比,刘备从公元184年打黄巾军开始创业,到公元209年才打下了荆南四郡,平生第一次真正拥有自己的地盘,刘备用了25年,而孙策只用了6年。如果拿袁绍和孙策比,袁绍从公元190年进入冀州,到公元200年前拿下河北四州,袁绍用了10年时间,虽然袁绍的家世、名声、威望远远强于孙策,但是创业速度明显是不如孙策。

孙坚、孙策、孙权

一个20岁的年轻仅仅带着一千多他父亲留下的旧部,渡过长江来到江东,然后一路打过去,击刘繇、捉王朗、收太史慈、败黄祖、降华歆、拒刘磐,硬生生地打下江东六郡的地盘,孙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是亲自率军用武力打下江东六郡的。虽然刘备、曹操等人也是亲自率军打仗,但是和孙策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因为孙策打仗是会冲到前线的,而刘备曹操等人打仗只是坐镇后方,这是有区别的。

另外,孙策在平定江东的所有战役中,没有输过一场仗,大部分是胜仗,偶尔几场平手,这是孙策保持不败战绩的成绩,所以曹操在评价孙策时才会说出这么一句话:

猘儿,谓难与争锋。

这话的意思直白地说就是:小疯狗,是难以与他争锋较量的。要知道当时的曹操可是占据了中原四州,实力与袁绍差不了多少,却给予孙策如此高的评价,只能说曹操非常忌惮孙策,暂时不希望与孙策为敌。

曹操

正因为孙策打仗如此勇猛,所以他就仗着自己的骁勇善战,总是独自一人出门,而且还老把卫兵甩在后面,这就造成了后来的许贡三剑客刺杀孙策的事情发生,原因就是孙策不喜欢带警卫在身边,这一习惯被敌人知道,所以才安排了一场刺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孙策喜欢杀人,只要不满意的人,他总是喜欢用杀来解决,比如吴郡太守许贡,因为许贡向朝廷上表一份对孙策不利的诏书,于是许贡就被孙策杀害,这也引发了孙策被刺身亡的事。

当时的孙策在江东,势力、威望、实力已经是如日中天了,在巩固江东六郡的地盘上,孙策不断向外发展,比如向西攻打荆州牧刘表手下的黄祖,比如向北攻打徐州,那是曹操的地盘,孙策两次派出孙权攻打陈登镇守的广陵郡,如果孙策没有被刺杀的话,那么下一步行动肯定是袭击许都,抢回汉献帝。

孙策

虽然历史上郭嘉预测孙策会被刺客所杀,从而让曹操放弃了对孙策威胁的防备,如果孙策还活着,那么曹操无疑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孙策,因为当时孙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到许都抢汉献帝的,从而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 。

如果孙策真的攻打许都,曹操能抵挡孙策吗?

如果从理性分析,曹操是无法两线作战的,北方的袁绍已经兵临城下,曹操与袁绍两方势力沿着黄河自西向东在上千公里的边境上形成对峙,如果曹操再分兵保卫许都的话,那么就会两头不讨好,本来曹操就在官渡前线打得非常艰难,但是现在似乎更难了,想守住北方,孙策就有可能冲入许都城,如果选择挡住孙策,那么曹操在官渡前线就根本打不赢,一旦在官渡大败,是会动摇国本的,曹操两线作战的话,肯定要牺牲一个,而且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就是曹操迅速崩溃。

孙策

但是,孙策即使进攻许都,也需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来进攻,事实上,孙策也曾经派出大军攻打广陵,广陵就是今天江苏省扬州市,孙策派出的军队十倍于广陵守军,仍然被陈登为首的广陵守军击败,况且广陵离许都还有630公里,孙策的势力范围都在江东,如果让孙策长途跋涉去攻打许都,那绝对是一次冒险行动,因为打仗不光凭勇猛和谋略,还得靠后勤和补给。

孙策虽然是许贡手下的门客所杀,但却与陈登有关系,因为孙策是在丹徒被刺杀的,而孙策到丹徒来就是为了攻打广陵郡,而陈登就是广陵郡太守,只不过孙策在还没有正式进攻陈登之前,就被刺杀身亡,陈登因为自己的堂叔陈瑀被孙策所杀,所以也有联合其他势力对付孙策的打算,陈登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孙策未必能打败陈登。

孙策遇刺身亡

即使孙策打败了陈登,也不一定能打到许昌,毕竟还有630公里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孙策已经远离自己的势力范围,再加上他所征服的江东六郡并不稳定,如果孙策远征,江东六郡是否还归属孙策也说不定,所以孙策攻打许都其实并不可取,只能对曹操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并不能动摇曹操的势力范围。

孙策虽然打仗有些厉害,横行江东六郡无敌手,但是,也需要看到孙策的不足,一个统帅能被敌人轻易刺杀,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孙策的死其实并不影响三国,也就是说孙策死不死,三国都会存在,三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特殊的原因,最主要是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让曹操无法统一天下,才有了三国形成的可能,这都与孙策无关,就算是孙权在三国形成的原因中也比孙策要大。

其他网友回答:

孙策的确很厉害。

袁术曾经这样说过: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大意就是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孩子死而无憾。这句话出现在正史《三国志》中。

小说如《三国演义》、《后汉演义》出现过曹操对孙策的评价:猘儿。

猘儿指的是“小疯狗”,暗示孙策的勇猛。当然这个最早出处应该是在裴松之的引注中。

袁术的喜欢和曹操用猘儿基本上可以勾画出孙策的一个形象。

接下来详细介绍孙策的“恐怖”。

孙策17岁时,他的父亲孙坚与刘表的部将黄祖作战时被射死。当时孙家连抢回尸体的实力都没有,还是桓阶冒死请刘表归还安葬。

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桓阶为什么敢冒死,因为孙坚曾举他为孝廉。桓阶后来在魏国官居尚书令。三国看似打的你死我活,其实彼此都有关联的。

孙坚一死,孙家就势弱了,孙坚的部队也归于堂兄孙贲带领。

所以孙策的起家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

孙策在为孙坚守孝结束之后,他回到袁术那里,希望能要回孙坚旧部的管制权,但是袁术不给。此时19岁的孙策没有办法只得去找舅舅吴景,然后招到几百人的队伍,并且建立战功。

他带着这几百人去找袁术,袁术才将其中一部分兵马还给孙策。

19岁,现在的孩子才高中毕业,孙策已经是征战沙场的将军了。

孙策的实力折服了袁术,袁术曾经许诺他担任九江太守和庐江太守,但都食言了。为此孙策还与陆家掌门人陆康发生矛盾。当时庐江城破之时,陆家很多子弟战死。

从此孙家与陆家结下血仇,陆家后来出了一个天才,那就是白衣书生陆逊。孙权晚年为什么会骂死陆逊,多少和这个还有些关系。

袁术如此忽悠孙策,孙策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袁术是他的上级。

此时孙坚的旧部朱治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袁术和孙策说去帮他打下江东这一块地盘。当时江东在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人手中。

袁术为什么会答应,因为他觉得自己忽悠孙策二次,有些不好意思,另外如果孙策真能打下也不错,打不下也没有损失。

就这样20岁的孙策开启了平定江东之路。袁术给了多少人?

一千多人,战马几十匹,还有原来的旧部几百人。这就是孙策平定江东的全部家当。

20岁的孙策就带着这么一点人马去平定江东这么大的地盘,你觉得他牛不牛?曹操称其为猘儿完全不为过。

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到达舅舅吴景的驻地之时,他的队伍已经变成五六千人了,一路上都有人投奔。20岁的青年,这么多人看好他,愿意跟随打天下,这不是“恐怖”是什么?

公元195年,另一个天才加入了,那就是周瑜。此时孙策与周瑜组成了梦之队。二个都是21岁的青年带着自己的部下打败了笮融、薛礼,逼走刘繇。

此时他们的军队有多少呢?

几万人马。

这才一年多时间,拉队伍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接着孙策对周瑜说,你先回去,我现在有几万人马,足够扫平剩下的地盘了。就这样周瑜与孙策暂时分开了。直到公元198年,周瑜再次回归。

公元196年,孙策派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拿着孙策的奏章拜谒许都朝廷,并向朝廷进贡礼物,这代表孙策已经渐成一方势力。

从194年到196年,孙策已经拥有江东,一千多人马,三年成了江东最大的势力,而且这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不用恐怖一词形容,用什么来形容呢?

后来袁术称帝,他以为孙策会支持他。想不到孙策直接反对他。

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曹操封其为吴侯,这就是孙权建立吴国的吴的源头。

当时曹操与袁绍关系很微妙,所以对孙策进行安抚。

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各种拉拢。这就是孙策的厉害之处。

可能有些文献记载孙策想奇袭许昌,可惜此时被人暗杀。知常容觉得这不太现实,因为孙策最想灭的肯定不是曹操而是刘表。因为刘表灭杀自己的父亲,同时荆州之地对于江东太重要,后来孙权必须要弄到荆州,不惜吴蜀背盟。

所以他奇袭许昌的概率不太大,刘表当时好好地存在呢。

孙策如果不死,对于官渡之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以孙策的恐怖的战斗力,很可能在曹操搞定袁绍之后,他也搞定了刘表。这样曹操可能就无法完全平定北方。

三国可能无法形成,而是割据势力林立。最后比拼年龄,曹操比孙策大了整整20岁肯定拼不过的。

最终局面会如何,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不好猜的。不过只要孙策不死,刘备严格来说是没有任何机会的,诸葛亮也就不会出山,现在看到的三国的确不会形成,这是肯定的。

其他网友回答:

孙策,江湖人送外号“小霸王”,一般起这个外号的人都勇猛无敌、杀伐果断,孙策便是如此。

有句话叫“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话似乎夸大了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然而,历史就是由偶然性和必然性决定的,倘若孙策不死,说不定历史走向真的就此改变。


当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拥有11万大军,而曹操只有区区3万人马,不足袁绍兵力的三分之一,差距巨大。

且曹操腹背受敌,北方要与袁绍对抗,南边孙策蠢蠢欲动,西面马腾跃跃欲试,荆州刘表摩拳擦掌……,形势极不乐观。

后来,袁绍给孙策写信,要孙策偷袭许都,事成之后平分曹操的地盘。孙策看了信,立马就心动了,于是立即着手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准备偷袭许昌。


消息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急得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此时,军心思变,有不少人偷偷给袁绍写信,随时准备叛逃。

当时的曹操压力山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孙策踌躇满志,准备北上袭击曹操老巢的时候,出了事!

这天,孙策外出打猎,他骑马飞快,很快把侍卫甩在了后面,自己落了单。

这时,路边忽然蹿出三个杀手,二话不说,一起朝着孙策射箭,孙策赶忙躲闪,并射箭还击,不一会儿,射倒了一个,但他的脸颊不幸中箭,这时,侍卫冲了上来,杀死了两个刺客,并赶忙把孙策救回营寨施救。

可最终,孙策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死亡,年仅26岁。

倘若孙策不死,趁着曹操与袁绍交战之时,举大军奇袭许都,抓住了汉献帝,也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再继续北上,联合袁绍一起剿灭曹操,之后再灭了袁绍,这样一来,孙策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后灭刘表,除张鲁,灭刘璋,继而一统天下,东吴大帝孙策产生了。

其他网友回答:

江东的基业准确的来说是孙坚打出了名声,孙策打下了基业,孙权开创了江东的帝业。孙策在当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孙策也就没有孙权以后的帝王之业。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孙坚在攻打刘表的过程中被黄祖射杀,当时年仅17岁的孙策只能委身于袁术,凭借着战讨回父亲的旧属,从此在脱离袁术的束缚。

孙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击刘瑶占曲阿、捉王朗占会稽、破黄祖、占庐江,利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平定江东六郡,连曹操都觉得孙策崛起过快,已经成为了一方难以遏制的军阀。

孙策有着过人的人格魅力,不仅有周瑜、张昭、虞翻、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这些人优秀的人才辅佐,更在江东深得人心,史书记载他是个能叫他人为之效死力的人。


孙策还有着惊人的战略目光,想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的额时候,想要出奇兵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当时曹操听闻孙策的行动大为吃惊,本来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孙策的出兵行动会直接影响到官渡之战的结局,曹操败,袁绍统一北方。


可惜的是孙策疏于防备,喜欢独自出行,结果在出兵之前一次的狩猎过程中,遇刺伤重身亡。

结语:设想一下,孙策凭借着杰出的军事才能,短短数年间平定了江东,实力成长很快,成为令曹操忌惮的一方英杰,而当时的刘备刚刚被曹操击败去投靠了刘表。如果再给孙策一些时间,孙策出兵攻打许昌能改变当时官渡之战的战局,到时候北方的战场不再是曹操与袁绍之争,而是孙策与袁绍的双雄之争。所以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历史的进程也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

标签: 珠江控股 籼米 桂竹香 狗尾巴参 沙叶铁线莲 粗灰钉 大熊猫只吃竹子 毛概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水前草 2022父亲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2021 过山青 大白菜 拔毒散 佛手柑 深山黄堇 Niraparix 汽车 土金耳环 迎客松的摆放与忌讳是什么 孙策 不死 三国 恐怖

海南网 »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