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意境、神意,现在的书法尤其追求意境。能谈谈你对书法作品中的意境的理解吗?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5:58:14 阅0

书法的造型在纸上,他的意境在笔墨之外,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书法作品能将抽象的文字语言用可视的抽象线条表现出来,充满想象和情感。

书法的形象加艺术想象的意象就营造出了意境。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通过文意中的意象,书法中的意象,还有当时的悲凉情感,就营造出了这幅书法作品的意境。

在诗词中,意境也是意象和情感相结合,就产生了意境。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中的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是意象。和诗人黯然伤别的情感就烘托出凄清的艺术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

国父孙中山先生书法取法颜真卿,有苏轼韵味,魏碑笔意。宽博端庄,雄浑刚强,气势恢弘。有雄心壮志的精神风貌。(见下图。)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有法,书无定法!能达到笔随意行,心手相随,达书人合一之大境!


其他网友回答:

意境和神韵其实是绘画和诗词中常常追求的一种风格,但现代书法却把“意境”作为崇尚的目标,这本无可厚非,可遗憾的是,由于受流行书风的影响,很多所谓的书法家却在追求意境的道路上跑了偏,把写意手法用到了书法创作上,弄得这好端端的传统文化不伦不类起来,我是极不赞同的。我认为,书法艺术的意境应该从两个方面体现:

一、书法自身的风格

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历来能够传达和表现书法家的精神、情感,这当然也就是所谓的意境或者神韵。书法自身的风格不外乎两种:

一是典雅秀美型。在意境上就是所谓的禅意书风,这是历来文人书风的典型代表。历史上我国的主流书法风格还是以这一类为主流,并且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一直延续千年不衰。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创新,甚至是否定“二王”体系的言论和做法,但最终都能够拨乱反正,归于正统。直到今天,尽管丑怪书风盛行,但追求典雅秀美书风仍然是书法界的主流。

二是狂放豪迈型。在意境上追求的就是张扬不羁的个性,估且叫做醉意书风吧。古代的草书大家如怀素、徐渭等多崇尚此类书风,但古人的狂放却不是没有底线,相反这些书家的书法基本功都非常扎实,都是从沿袭传统的基础上求变求新的,不似现代的那些"大师“动辄胡写乱画,糟蹋艺术。

二、书法内容的意境

其实书法作品的意境主要还是通过其书写的内容来表现的,比如书写王维的《山居秋暝》会表现幽静、恬淡、诗意和禅理,而书写李白的《将进酒》则能表达狂放、豪迈的意境,无论是书写者,还是欣赏者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书写不同意境的书法会用不同风格的书体,还是以上述内容为例,书写《山居秋暝》用楷隶书或小行草比较合适,而写《将进酒》可能用狂草来写更好。

其他网友回答:

何谓意境?何谓神韵?认识书法這种艺术形式,最好不要神秘化,应从理论的玄幻回归到对书法本自的理解。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技能为手段,传达了作品所能体现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喜乐接受。這种爱赏吸引力,给人的精神享受,便是所谓的意境神韵了。言传丶意会,這种形而上的意识概念,不宜过分脱离书写本身的实际条件去架空理解。

所谓"现在的书法尤其追求意境″,就是我说的那种错位,那种过分。错误的理论和实践的误导所致。说白了,是往邪路上追求。所谓创新意识,还吸收洋化的美学观念。学日本的少字数丶现代派,等等现象,结果就是丑乱怪异的书风横行,追求不知为何的强刺激效果。完全脱出书法的本有规律,不在传统上加工用行。就是一个反传统的急功近利。一蹋糊涂,还有什么意境神韵可言?

书法作品的魅力神韵哪里来?内修外养,储蓄丶用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字如其人。以游仞有余的运笔技能,抒逸情写雅意。不新而新,不创而创。决非刻意追求,凭空臆造所能凑效的。好就是好,恶就是恶。平心而论,众不可欺。






其他网友回答:

意境,作者自己将自己所学、所识、所想融入到艺术创作的中,以求上法天自然之理,下尽人事追求之美谓之为意;以作品示人,内蕴天地万物之机,外化为世人常见之形式谓之为境。意境者,同化也。意境有高低之分,同化有多少之别。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其实不止书法讲意境,凡是艺术的,其实都追求艺术本身内在蕴含的一些东西,我姑且称之为“艺术性”。

在书法这一领域,追求“意境”,不妨替换为追求“神采”。

古人说的好“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是古人讲的,对书法意境的一些看法,而且应当说这是基本常识,但是这实际上与我们当今的一些书友的认识有些出入。

要弄清楚这句话,就一定要知道一些道理,那就是“次之”的形质是什么意思。

形质这个词,实际上说的是,构成书法的基本单位,比方说,笔画、比方说结构。

但是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因为笔画写不出来,结构摆放不准而造成的苦恼,为什么在古人那里,这些都不重要呢?

确实很令人费解。

请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在今日头条,写了一批文章,其中有一部分详细的论证了董其昌的临帖观点。

董其昌他是这么说的

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所以我们看董其昌他临帖,他就是用行动诠释了,“临帖取神采而不重形质”的观点,《寒食帖》在他笔下,虽然失去了一些沉厚的笔画,但是整个调子仍然是一种忧郁、悲愤的感觉。董其昌有些字,我们看了就觉得这个人忧郁的不行,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字,光整篇的感觉,就已经把情绪投入了我们的大脑当中了,这个就是“神采”就是“意境”。

如果上面的听明白了,我想关于意境的疑惑也就很好说明了。

我们还是从学书法这个事情说起,我想不学书法的人也可以和大家说几句追求“意境”之类的废话,但是我想,他绝对是讲不通什么是意境这个问题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不学书法,他只是听说,但是没有感受过。

学书法的第一件事,其实呢,不是动笔写,而且读帖。

很多人就以为读帖就是看字的结构,位置,字的笔画。

那么我问你,这个,谁不会?如果是只这么干,那也太简单了,学素描的朋友绝对比大部分书法家都看的准找的准,所以学美术的书法最好?

明摆着不可能嘛。

读帖读什么?最关键的就是看到帖中透露的神采。

“帖”这个字,古代就是指墨迹的真迹。古人的临帖非常奢侈,他们是直接临真迹的。

如果大家去过博物院,比如故宫博物院看过如赵孟頫啊 八大山人啊 千里江山图啊之类的真迹展出的话,我想你会面对那些作品有一些情绪酝酿起来,被这些作品的气息撼动。

很多朋友曾经和我吐槽“xx帖丑死了”“xx帖不好看”之类的话,其实只是没有看过真迹,哪怕是一件好的拓片,带给我们的感受都不一样,而我们学这些帖的目的,就是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别人,这也是临创的目的。

我们学书法,临帖,有两个小目标。
  1. 还原古人书写墨迹——学技法
  2. 还原古人书写状态——感受情绪、韵致、书写节奏(意境)
古人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就比如,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我们不要去关注人家的笔画、结构,我们只看大感觉。

是不是觉得很“挺拔、俊朗”?

好我们再看何绍基临的,笔画结构都有所出入,但是我们一看他的一些楷书作品,就想到“挺拔、俊朗”,这种意识上的感觉,就是“意境”,就是有了神采,哪怕它没有一丝道因碑的影子在,都用颜体的结构写,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出,哪些字是道因法师碑的感觉哪些又是张玄墓志的感觉。

神采的话题,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只能乘着晚上好时光,匆匆谈一谈了,晚安。


其他网友回答:

诗词中的意境,由诗人的情怀决定了诗词内容和意境,没有诗词的内容,凭单纯的点行竖撇捺,与牵引连带军书法,产生与破坏不了诗词中的内容和意境。!

近代对书法及其理论的研究,似乎是历史的空前,出现异军突起,较之古人有过之而犹不及,所以,丑书和怪论的出现不是偶然,是学习中的烦躁,想在短期内超越古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我想所谓的意境,就是可以通过作品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观众可以产生想象的画面。不同风格的作品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楷书作品带给人以端庄沉稳,草书给人潇洒飘逸,隶书给人以亲切随和等等。所以好的作品会给人以赏心悦目、无限的空间想象之美。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句话:得魚忘筌。好好看看祭姪稿,悟懂了能更好理解这句成语。颜真卿当时那有心思考虑.字的造形,章法,笔墨等问题,,,,无心于书而书的草稿,成了巅峰之作,境由心造,一点不假。



其他网友回答:

河流打开河流

我走在河底

寻找大海

仿佛一个孤独的泡泡吐出心中日月

我抱着自己走在河底

寻找大海

大海呀,点燃今夜的灯火

我走向你最后的温柔

历史中诞生的世界

我是一滴水

一滴水中生存和死亡的天空

饥饿的人啃着自己的名字

标签: 通天蜡烛 成都低风险地区可以外出吗 金牛七 稗米 石蜈蚣 男人怎么能提高性功能呢 农村结婚四言八句大全 圣诞节在几号 僵蛹 蜗牛壳 小茜草 粤瓦韦 夫妻性生活是婚姻性心理的重点 为什么有三代身份证 华为Mate50系列 血见愁老鹳草 农村房屋风水不好的征兆有哪些 罗翔 蛤蜊粉 左眼皮跳代表什么寓意 神意 意境 书法作品 书法

海南网 » 书法讲意境、神意,现在的书法尤其追求意境。能谈谈你对书法作品中的意境的理解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