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评价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5:14:03 阅0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不迁怒于别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这句话选自《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哪个弟子最喜欢学习呢?”孔子说出了下面的一番话:“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过早死去。孔子很伤心,他告诉鲁哀公,我的学生颜回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了,以后再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学生来继承传播我的理想了。

孔子的评价让我们对颜回肃然起敬,而孔子的叹息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的人实在太少了,它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修养啊!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或许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用来劝他人也激励自己。但是细细想来,确实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做到。

虽说如此,但我们还是不能就此放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哪怕仅仅作为心灵的滋养,行为的方向,也是很有益处的。

先说“不迁怒”吧,字面意思是不迁怒于别人,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不迁怒于自己呢?不迁怒于别人是难得的修养,而不迁怒于自己,则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内伤。

同样是遇到不如意了,有些人会迁怒于别人,他们把身边人当成出气筒,惹得大家都不舒服。另一类人却正好相反,他们会很自责,会一直在自己身上找毛病,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才导致坏的局面。

相比之下,第一类人往往撒完气,自己心里舒坦了,别人却难受了。这样不仅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而且也体现了他们自私冷漠,不顾他人感受的性格缺陷,实在不值得效法。

想起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人,在外边受了气,回到家里给家人摆脸子闹情绪,搞得好像全家都跟他过不去似的。所以有人提倡“别把坏情绪带回家”,可见真的很有必要。

还有的和家人吵架了,出门逮谁怼谁,火气全扔给外人了。这样别人能有好心情吗?若遇着修养好的,可能一笑而过不与你计较,权当疯狗咬人了。若遇着修养同样差的,要么和你吵,要么把火气再转移给别人,这样传下去,恐怕连空气都要一点即燃了吧,实在对环境不利。

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好的修为去营造呵护,而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迁怒于别人。

而那些动辄迁怒于自己的人却也真让人心疼而叹息,按说你不给别人制造不快,真是好样的。可你却为何要自找不痛快呢?

性格过于内敛隐忍的人大多如此。这类人太过自律,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到苛责的地步。总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才会让事情不顺利,是自己没有努力才会导致一败涂地,是自己考虑不周全才会功亏一篑…… 总之,一旦出了状况,这类人永远不会在外界和别人身上找原因。他把矛头对准了自己,把自己解剖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这样的话,他能快乐吗?长此下去,内心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会越发严重,更甚者也许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精神疾患。

所以说,不管是迁怒于他人还是不理智地怪罪自己,都是不好的做法。

人难免会失意,也不可能总会成功。而当这种人生的常态出现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沉着冷静,好好的分析一下原因。

是自己的原因就坦然面对,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不要一味地沉浸在自责愧疚和悔恨中,那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愚蠢做法。

如果自己没错,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不要迁怒于他人。还是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是别人误解了自己,还是他人故意找茬,抑或是失败的原因在你能力范围之外。只有理智地想清楚了,才不会盲目地怨天尤人,事情也才会有转变的可能。

再说说“不贰过”吧,也就是说不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犯错,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过同样是说起来不难,要做到可也实在不容易。

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自律自强,懂得自我反思,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这样的人必定成功。

做不到的人似乎也没事儿。这次错了,没事。下次再错,好像也就那么大个事儿。管它呢,费那心思干嘛?走哪说哪话,大不了重来。

看起来能做到的人似乎活得累,而做不到的人好像更符合现代一些人的心理,轻松而又潇洒。

然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哪种更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呢?肯定是那种自律的人,他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

记得以前教过一个学生洋,他平时学习也不怎么努力,别人早起到校背单词背公式,他每次上课铃响才进教室。别人晚上熬夜复习功课,他早早就上床睡觉。别人周末补课,他照样玩游戏。可以说,“勤奋努力”这类词语根本与他不沾边儿。按说他成绩应该很差吧,可是奇怪的是他竟然回回名列前茅。是他聪明吗?不是。他在老师们的眼里,好像有时候还挺笨的。往往一道题别人都说会做了,他还在问来问去,这一步为什么,下一步怎么做。有时候老师都挺烦他的,但是凡是老师讲过他们做过的题目,他再也不会出错,同样的错误在他身上从来不会重复出现。

另外一个很勤奋的学生晨,每次把同一道题做好几遍,感觉他一直很努力。但每到考试,老师讲过的原题,他却一错再错,气得老师骂他不长记性白做了那么多。

现在想来,洋其实并不懒,只不过他不做无用功。他之所以取得好成绩,在于他善于钻研,勤于总结,牢记每个问题的关键,保证了每次做题的有效性,所以属于高质量的学习。

而那个表面勤奋的晨,只是给人留下了刻苦努力的假象,只是一遍又一遍做着机械运动,不长脑子不用心思。从来不分析他的问题所在,反复在同一个地方犯错,真是既耗时费力,又毫无效果。

后来洋考上了山东大学,而晨上了宝鸡文理学院,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学习状态密不可分啊。

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勤奋,而是想说在成功的路上,光有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心,不要让同一块石头反复将自己绊倒。

看来,“不迁怒,不贰过”真是一种高贵的修养。如果做到了,那真是既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又能帮助自己获得良好心态,还可以助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实践遵守呢?

也许很难达到颜回那样的境界,不过有什么要紧呢?只要心向往之并努力靠拢,那么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其他网友回答:

嫁人要嫁颜回这样有担当,敢于担当的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纵观历史几千年,这样的如意郎君哪里去寻寻觅。

不迁怒,不贰过。是谁的过错,谁来承担, 绝不埋怨他人;知错就改,绝不会在同样的地方被同一会石头绊倒。

颜回英年早逝,有说三十一岁,有说四十一岁的。孔子对他的这个学生是赞赏有加: “贤哉回也”。

孔子还以颜回为例子,对其他弟子们赞美和倡导像颜回那样志于修身行道,不以清贫为意。

孔子自己也常常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因此,后世的儒也是大多以抑制个人物质生活欲望,保持节操,贫贱不移,作为儒家修身处世的准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其他网友回答:

自己受了委屈,绝不向不相干的人发脾气。

犯了一次错误,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只这六个字,全世界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做不到!

颜回有这样高尚的自律,天若假年,一定可以成为和孔子一样的圣人。

其他网友回答:

`不迁怒——不是“不迁怒于别人”!

不贰过——不是“不犯第二次错误”!

如此“解孔子儒家之《论语》”,先就矮了半截,焉能还站得住!

这句“论”君孑无为而治之“语”,应为:

不迁怒,不腻祸。

迁者,隐藏也;贰者,即膩——掩饰也。怒,民众之怨怒也。過,即祸也——君子作为造成的祸害。

故,为“颜回不隐藏民众对君子的怨怒,不掩饰君子做为造成的祸害”。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的“圣人”是对具有完美人格的称谓,这个“完美人格”的两个主体要素就是“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的人,是懂得世间万物本性的人

我们通常讲人性,其实还有物性、天性、自性,这些加起来就等于“理性”。具有“纯粹理性”的人,自然是不以物悲,不以物喜,“怒”都没有,何来“迁怒”?

禅宗有个故事,一名女子因为经常发怒,但又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非常后悔,因此找到禅师希望能帮她改变。禅师把她带到一间空屋内,然后把门锁上走了。

女子愤怒地大喊大叫,一个时辰后,禅师来了,女子对着禅师破口大骂,禅师掉头就走。又一个时辰后,禅师又来了,女子就责问禅师为何把她关起来,禅师转身又走了。

如此这般数次,当禅师又走过来,女子一声不响静静地坐在那。禅师问她:“还生气吗?”女子问:“什么是气”?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事实上人的思想认识转变没有这么快。这位女子一天时间的思想转变,很多人可能需要很多年都未必能够做到。

哲学是从结果找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从原因看结果。自身具备理性,懂得各种物性、人性以及事物变化规律,也就明白了任何事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有了“理性”,也就会对自身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人是需要成长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学习之路,是难免会犯错的,能够知错改错不贰过就是行动完全具备了理性,能够把理性付诸于行动,也就达到了“知行合一”。

结语: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孔子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学术接班人,如果颜回不是早死,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孟子什么事了!颜回的死对孔子打击很大,加上孔子的儿子孔鲤,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也都早亡,可以说孔子的晚年有些凄凉!

标签: 多足蕨 男人在性生活当中的几个恐惧心理 黄颡鱼涎 松花 小无心菜 红厚壳 碎骨红 AirPods 大头狗 白背叶 水流豆 牛蹄甲 什么运动可以锻炼阴茎呢 B站 门朝东的房子好吗 矮叶书带蕨 我国最大咸水湖 认识 东北人 健身 颜回 孔子 不贰过 颜回者

海南网 » 如何理解孔子评价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