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

【经验】发布于2023-01-30 14:55:23 阅0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说:"万物皆备与我”。管子说“法天"、“用道”的天人统一思想,即遵循和运用天地自然的客观规律,如《形势》篇说的:“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见,顺从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其效果截然不同。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搞生态恢复?因为人类已经违背自然规律而明显尝到了苦果,所以才反省。马克思指出:“人是类的存在物。这不仅是说,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把类一一既把自己本身的类,也把其它物的类一一当作自己的对象”。

“道生一"作为宇宙衍化的第一步,是从无形质向有形质的过渡,可称为是气化阶段的第一期。“一生二"是宇宙演化的第二步,可称为气化阶段的第二期。“二生三"由阴阳和合和天地和合,从而产生万物,这即是《老子》说的“三生万物",是宇宙演化的第三步,可称作物化阶段。关于宇宙的衍化过程,解释得最明确的是《庄子.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老子》又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事物发展的具体规律,无论天道好、地道好、人道也罢,都要符合这个总规律。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需要很多生存、生活的条件才行。如果气侯太热必因枯干而死亡,太冷必因僵冻而死亡。没有水份和空气不能生存,没有太阳也不会生长。所以人和宇宙万事万物的关系正如《庄子》所讲的那样:"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我想是有科学道理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这句话是说: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因欲望去破坏自然与自己的和谐!

其他网友回答: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具有思辨精神最具有哲学思考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辨,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老子的道的哲学的基础上的。老子认为,道是世界存在的起源、运行的根据,是形而上的规律上的规律。老子认为,道是无形的,但是又在起作用。世界上的一切,当然包括人类,也是在道的支配之下。那么道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的呢?老子认为是道法自然。就是一切都是他应该有的样子。没有人为干涉,一切都是自然行为。

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庄子也认为,道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是无穷无尽的,是无处不在的,是支配一切的。是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莫知其高,莫知其终”的境界。道支配一切,所以人也在其中。人的价值应该在道中实现,人的社会价值观、生死观等,也应该是道法自然的。

所以在庄子的道的哲学思想下,庄子有几个部分的哲学思想。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齐物论。齐物论中又包括了齐万物、齐物我、齐生死、齐人我、齐吾我等思想。

具体来讲,庄子认为,既然世界万物包括人都是道的一部分,那么从本质上讲,万物的每一个物体、人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道的体现。虽然他们在具体形态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就像你站在太空看地球一样,那些原来差别很大的东西,就变得一样了。庄子用他的齐物论告诉我们,这世界和人,本来没有差距,没有界限,我与别人,也没有差距没有界限,再继续延伸到社会价值观上,所谓的是非荣辱、成功失败富贵贫贱,在本质上看,也没有差距。我与物本来就是天地的一部分,没有差别。但是某种观念让我们和天地、人类发生了区别,这就像是人为地把天地和我,关在了一个笼子里。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谬论,是困境。而自然大道是无限的,人为地划定了标准,这就是束缚了人的心,阻断了人与天地的交流合一。

很显然,庄子这是在批评儒家思想。因为在庄子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就能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原文: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里基于一个庄子的基本理论,即天地诗歌无穷的开放的系统,人也是天地的一部分。人不是活在什么别的地方,他就是在无穷无尽的受到道的支配的自然中。庄子说你看野兽身上的秋天长出来的细毛,看起来那是很细小的。但要是和那些小到我们根本看不见的东西比起来,那肯定是大的,泰山是大的,但是要无穷无尽的宇宙比,就是极其渺小的。夭折的人是短寿的,但要是和那些蜉蝣的虫子比起来,是长寿了,同样彭祖活了800岁算是长寿了,但要是和那些生长了万年的大木比起来,又算是短寿了。所以,世界上的所有物体的差异性只是相对的,而同一性则是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是与天地同在,万事万物与我没有任何差别了,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

事实上,人永远也不可能做到这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但庄子为何还要追求这种境界呢?庄子是强调人的灵魂和精神的自由的,要自由就不能受到限制,就要摆脱有所待,这样才能实现逍遥。问题是,世界是无限的,是没有界限的,人本来应该与天地同在,而被认为的观念画了一个框,把我们都圈起来了,所以人生得不到自由,只有齐物才能拯救我们,让我们跳出观念的牢笼,实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比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于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译成现代文:“……天地万物与我同生于无,都合为一体。既然合为一体了,那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既然已经说合为一体了,那还能说没有要说的吗?万物一体加上所说的话便成了二。二加一就成了三。照这样算下去,再好的计算家都算不出发展下去的数字,何况普通人呢?从无到有,已经产生了三种名物了,又何必从有到有呢?别再推算下去了,就这样顺其自然罢了。……”

这是对老子的“道”的一种思想延伸的解读。说明了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事物的“无”(事物的命名)到事物的“有”(客观存在)二者合一为事物的实体。这种实体的无限延伸,我们就叫做顺其自然。

事物由对立,转变为统一,完成了事物质的转变,这种转变是质的转变,由质变,发展成无限的量变,这实际是解释,由质变发展成量变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理论。

其他网友回答:

要理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首先要了解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在对于“道”的理解上,老子与庄子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他们都主张道为世界的本源,哲学家、政治权谋家老子的说法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而道的运行规律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人都一样,都是道的体现,都是自然而然的。

而庄子是富有艺术气质的哲学家,或者叫艺术哲学家,他的说法是“齐物”,天地万物包括人,虽然具体显示出千差万别,但终究齐而为一,是道的体现,天与人是合一的,庄子云:“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而道,或者它的体现者天或人,其运行方式是“逍遥游”,是“无待”的,不凭借任何东西,是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自然而然地运行。

那么,庄子《齐物论》讲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根本上理解,便是天、地、人皆是道的体现,都是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运行,一方面,天、地与“我”是同存的,“我”不是天地的一部分,天地也不是“我”创造的一部分,互相都不是所属关系;另一方面,天地与“我”又具有统一性,是通属于道的表现,所以,是“为一”的,是“道生一”的反向统一性推论,即天地人(我)皆生于道。庄子的这一句话,还包含着“齐物论”和“逍遥游”的意味,人与天地齐一,人的最高境界,亦是应“无待”,即无所依凭地遨游于天地间,与天地同逍遥。

庄子认为,不必为是非大小多寡寿殃等进行没有必要,没有意义的争执,因为他们本质上皆是道的表现,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别,人与天地契合才是重要的,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贵在能自然而然,能处于“逍遥游”的状态。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这一观念,不需要宗教信仰作依托,却能天地人契合,人与天地能为友,人与万物协和,这比慈悲之心更自然顺畅,比仁爱之心更自然真实,庄子追求的是自然而然的逍遥状态,而不是未来天国的希望,或克己去欲的仁心,在庄子哲学理念里,天不是核心,人不是核心,人与天地齐一,皆是自然而然,逍遥才是境界。

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天人合一”思想,儒释道便不约而同地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虽历代庙堂之上,多推崇儒家思想。后代文人多以儒学,或者说再以后的人,以宋明理学来研究“天人合一”,总结起来,推崇以“人”为核心的“天人合一”。而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把“天”置于核心。

其他网友回答:

对天地我万物共生一!我你天地万物道一同!均是道生一个整一体!物种断气浊等余不安!(题;宇宙或所有隐显物道一生整体也)

其他网友回答: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我恐怕理解不透,它不是仅仅“天人合一”解释得了的。我的感觉,这一句仿佛是”宇宙本人”的自我认知的话语。

老庄、老庄,老子的《道德经》多多少少、恍兮惚兮,或敢读、还想悟。但庄子的境界太过高大,实在太怕自己疯狂,或想死亡。

大抵老子任过周朝图书馆、博物馆长的实职,《道德经》虽据教诲帝王之高而言宇宙万物之道、之德,但也止到去年10月才懵懵懂懂,以为人的灵魂或可对《道德经》进行领会、感悟。而庄子以《庄子寓言》留世,庄子并未担负周朝实职,逍遥游于世外,灵飞九宵,神游四海,魂魄以气散飞寰宇,及达天地与万物。虽曾神交庄子,却深感灵魂气息虚短、元神力量枯竭,无能触达,生命不能承受。

老庄之后,更有烈子。古文有记,烈子“御风飞翔”,客观与否,不作妄议。因对庄子思维思想,已有体会,力所不及,魂魄不堪承受,生命无法企及。

因此,对您的邀请问答,只好请您理解见谅!不是不恭不答,实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还更怕对经典误言妄解,不可以谬论诱引他人。好吧!见谅吧!

标签: 花荣的绰号及绰号的由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什么意思 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 老枪谷根 疱疹三天自愈的最佳方法 冬葵根 油渣果根 满江红根 流浪狗上门吉凶 替诺福韦二代/韦立得购买渠道哪里有 孟加拉版替诺福韦二代售价多少钱一盒 鬼灯笼 遗精和射精有什么区别 新婚100天做爱1000次 老婆年轻15岁丈夫险些精尽 是从 夜花藤 男人在夫妻性生活时 最害怕哪些事? 君迁子 大门狮子怎么摆放 太白三七 蒿枝七 并生 庄子 万物 天地

海南网 » 如何理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